武松落魄被犬欺 2
原创首发。
至于《水浒》中的狗吠武松这个情节,有无讽刺意味,我不敢妄下断语。就两本名著而言,其性质不同,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也不同。《水浒》并非讽刺小说,而《儒林外史》具有典型的讽刺性意味,几乎通篇皆是讽刺手法,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但一只大黄狗追着武松狂吠这样一个细节,倒真看不出什么赞誉的感情出来,更多的是戏虐的成分。私以为,这是作者有意巧妙地批判武松一些过激的言行,尤其是针对武松伤害无辜性命。这批判显得温和而婉约,作者虽说对武松热爱有加,也架不住武松这一番泯灭人性的“作”,杀了多少条性命?至此,已有22条人命,死在了武松手上。
武松原本是个正义之士,相信政府、相信法律、有道德底线,奈何一再遭受社会的毒打。正义的武松早已死在了怒杀潘金莲、西门庆时、死在了大闹飞云浦时、死在了血溅鸳鸯楼时,如今的武松,看透了官府,什么法律、道德,统统都是狗屁。这些都是上层社会拿来束缚底层百姓的枷锁而已,这个世界给不了武松以公道,武松只有为所欲为来对抗这个污浊的世界。
令我想起一些类似的场景。正如上世纪末,自行车常常摆脱不了被盗的命运,有一段时间,甚是猖狂,执法部门根本监管不过来。丢失自行车已不是什么新奇之事,大家都习以为常。自行车也算不上昂贵的物品。既然自己的自行车被盗,无人管束,无从讨回公道。就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也去偷盗别人的自行车,还言辞凿凿,一副“偷盗有理”的架势,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被杀,指望官方伸冤昭雪的途径根本行不通,还非自己出手去摆平不可,武松看透了。也庆幸自己足够强大,否则自己的哥哥就白死了。自己也因此丢了公职,沦为了杀人犯。这还不是最残酷的,后来还遭到张都监的陷害,再一次差点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若不是武松机敏,怎么死的都玩不明白。这次,武松彻底愤怒了,奋起反抗,放开了手脚,不顾后果地反抗。
既然心中的正义,现实世界无法实现,那就不再顾及法律、仁德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被逼疯的了节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