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反感“原生家庭决定论”的原因

当代年轻人反感「原生家庭决定论」,并更倾向「自我救赎」,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 

**1. 个体意识的觉醒**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平权打破了传统权威垄断,年轻人通过教育、社交和网络接触到多元价值观,意识到人生可能性并非由家庭单一定义。心理学中的「成长型思维」普及,强化了「人可超越早期经历」的信念,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等作品的流行,折射出对自我重塑的认同。 

**2. 代际矛盾的显性化** 

原生家庭问题在社交媒体(如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讨论中被高频曝光,年轻人意识到父母教育的局限性(如情感忽视、控制欲),但拒绝将问题简单归因于家庭,转而寻求主动解套。这种反抗本质是对「宿命论」的拒绝,正如存在主义强调的「人对自己负责」。 

**3. 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流动性加剧的现代社会,地理迁徙和职业分化使个人脱离家庭影响成为可能。年轻人看到同龄人通过考研、转行、心理咨询等路径实现蜕变,更相信「后天选择」的权重。资本社会中「逆袭叙事」的渲染(如寒门学霸、小镇做题家),进一步强化了「自我救赎」的可行性。 

本质上,这种转变是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化趋势的体现——年轻人正在用「决定权在自己手中」的信念,对抗传统家庭叙事的压迫性,以此争夺对人生的解释权。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91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