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成都行一一朝圣武侯祠
三国时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的诸葛亮不仅是忠臣的化身,也是智慧的化身。他一生把帮助刘备父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这一目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年轻时,不管读书也好,还是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也好,常常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赞叹不已。我一直认为,苏轼说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该是诸葛亮,而不是周瑜。后来,知道了“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神乎其神的情节并非历史的真实,但对诸葛亮的崇拜丝毫没有打折扣。因此,今天,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态来游览武侯祠的。
一进武侯祠大门,最先看到的是汉昭烈陵。诸葛亮一生把刘备当成自己的伯乐,为报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从火烧新野,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开始,然后陪刘备出益州,夺西川,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即使刘备死时,告诉他刘禅可扶则扶,不可扶则可取而代之,然而诸葛亮明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依然尽心竭力地谋划,“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终命丧五丈原。死后,依然把刘备放在自己三前,真是忠心天地可鉴,正如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所说:“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转过刘备陵继续往前走,走过一条种满了柏树的小路,才走到武侯祠。大门门楣上烫金的武侯祠三个大字,显得特别庄重肃穆。穿过大门,又是一个扁额,上书“名垂宇宙”四个烫金大字。继续往里走,就到了静远堂,诸葛亮的塑像端坐正中,接受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朝拜。诸葛亮塑像的两旁分别是儿子和孙子的塑像。看到这儿,我想到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因为他良好的家教,在蜀汉失守时,他的儿子和孙子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沙场,书写了大写的忠君爱国。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这样赞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操劳,一心想着“兴复汉室”,但怎奈历史的流向不可改变,“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再加上后方不稳固,他在前方呕心沥血也无济于事,终于认遗憾收场。正如《 蜀 相》中所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了武侯祠,又逛了三义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反改写了历史,也成为义的典范。
出了三义庙,武侯祠基本上就逛完了。本来还打算去博物馆看看交物,再到锦里古街去看看,结果,因为时间太晚,只能在街口打了一下卡,宣告我来过,以此来安慰自己。
今天的游览,尽管收获颇丰,但仍有遗憾。不过,遗憾是永恒的主题,人生哪有圆满的呢?连智慧化身的诸葛亮都抱着遗憾离世,更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呢?如此一想,很快就释怀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