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写曹丕

中平四年冬月的豫州谯县军营,狼烟在暮色中盘旋如龙。曹操勒马回营时,帐中传来的婴儿啼哭正撕开寒风。接生婆托起新生儿左手,一道形似篆书"北"字的掌纹在火光中忽隐忽现。帐外《孙子兵法》残页随风翻卷,三十三岁的曹操不会想到,这个在马背上降生的次子,二十四年后将在他亲手搭建的铜雀台上终结汉家四百年江山。

初平三年的洛阳之行,给七岁的曹丕烙下终身难忘的印记。马车穿过虎牢关时,腐臭气息透过锦缎车帷渗进来,他掀起一角窥见路边倒毙的流民——空洞的眼眶里积着雨水,像无数面破碎的铜镜。当焦黑的洛阳城墙浮现在地平线上,父亲用马鞭挑起半截玉圭:"此乃孝灵皇帝祭天之物。"曹丕伸手触碰的刹那,玉器表面干涸的血痂突然崩裂,细碎如星尘洒落在董卓焚毁的南宫废墟间。是夜巡营,他躲在帐角听见荀彧低语:"汉室如风中残烛,明公当为周文王。"铠甲碰撞声与父亲压抑的笑声交织成网,将孩童心中残存的皇权敬畏绞得粉碎。

建安二年正月的宛城之夜,十三岁的曹丕蜷缩在马厩草料堆中。兄长曹昂甲胄上的酒渍还未干透,典韦折断的矛杆已穿透第三名叛军的胸膛。透过木板缝隙,他目睹古之恶来扯出敌人肠子挥舞的骇人场景,张绣部将胡车儿的狞笑与战马哀鸣渐次模糊。掌心渗出的鲜血滴在随身《孙子兵法》上,"屈伸之利"四字被染得猩红,多年后他在《典论》中写道:"夫生者必死,完者必缺,此乃天道恒常。"

颍川阳翟城的竹林精舍里,邯郸淳讲解《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声音忽远忽近。曹丕凝视竹简上"隧而相见"四字,眼前却浮现宛城之夜典韦怒目圆睁的头颅。每当月华漫过窗棂,他便潜入藏书阁翻检蔡邕遗稿,泛黄的《独断》残页记载着皇帝玉玺规制:"皆以武都紫泥封。"建安五年秋分,官渡战报传来时,他正在临摹的"天地改次"四字被狂风掀起,墨迹未干的绢帛扑向燃烧的烛台。火光中少年忽然放声大笑,惊飞檐下白雀——他终于参透父亲帐中那方"汉寿亭侯印"的真正含义:所谓天命,不过是强权者手中的印泥。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97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