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结构性分析》
结构化分析框架
1. 逻辑树-----------------------------大问题拆小,一层层剥洋葱
用途:拆解复杂问题为可执行的子问题。
步骤:从核心问题出发,逐层拆解到可验证的假设。
2. MECE原则---------------------分问题时,不重复、不遗漏
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应用:确保问题拆解无遗漏、无重复。
3. 5W2H分析法-------------------问透细节,像查户口
用途:全面描述问题场景。
维度:What(问题)、Why(原因)、Who(对象)、When(时间)、Where(地点)、How(方法)、How Much(量化)。
4. PDCA循环-----------------------做了要检查,不行就改,改了再做
流程: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改进(Act)。
应用:持续迭代业务策略。
以餐饮业为例
案例背景
“美味居”是一家连锁快餐店,最近3个月营业额下降20%,老板需要找到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一、逻辑树 + MECE原则:拆解问题
核心问题:为什么营业额下降?
用逻辑树将问题拆解为 互斥且穷尽(MECE) 的维度:

MECE验证:所有可能原因已覆盖,无重复(例如“客流量”和“客单价”互不重叠)。若发现遗漏(如“竞争对手新店开业”),需补充到“外部因素”分支
二、5W2H分析法:聚焦具体问题
以 “老客复购低” 为例,用5W2H明确问题细节:
维度描述-----(老客复购低)
What:过去3个月老客复购率从40%降至25%。
Why:老客流失导致营业额下降。
Who:主要是过去每月消费3次以上的高频顾客。
When:从6月开始持续下降,夏季更明显。
Where:所有门店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商圈店。
How:通过会员系统数据发现复购频率降低。
How Much:每月损失约500名老客,营业额减少15万元。
三、根因分析(5 Why法)
针对“老客复购低”深挖原因:
Why 1:为什么老客不回来了?
→ 调研发现:顾客反馈“菜品口味变差”。
Why 2:为什么口味变差?
→ 厨师流动性高,新厨师未掌握标准配方。
Why 3:为什么厨师流动率高?
→ 薪资低于同行,工作量大。
Why 4:为什么薪资低?
→ 总部为控制成本,未调整薪资结构。
根因:厨师薪资低导致菜品质量不稳定。
四、PDCA循环:解决问题
Plan(计划)
目标:3个月内将老客复购率提升至35%。
策略:
提高厨师稳定性:薪资上调10%,增加绩效奖金。
优化菜品质量:重新培训厨师,每周抽查菜品口味。
老客召回:推送“老顾客专属8折券”,消费满3次送招牌菜。
Do(执行)
8月1日起执行新薪资方案,组织厨师集中培训。
8月5日启动会员系统发券,同步推出“夏日限定套餐”。
Check(检查)
9月数据:
厨师离职率从20%降至5%
老客复购率回升至32%(目标35%)
顾客好评率从70%提升至85%
问题:部分顾客反馈“8折券仅限工作日使用,不方便”。
Act(改进)
调整优惠券规则:周末可用,但折扣改为85折(平衡成本)。
增加“线上点餐满减”活动,补充周末客流。
五、结构化分析总结
逻辑树+MECE:
像切蛋糕一样,把大问题切成小块,保证每一块不重复、不遗漏。
举例:营业额下降 = 客少 + 单价低 + 成本高,不能再切出“天气原因”(属于外部因素,需单独补充)。
5W2H:
像警察破案,问清“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损失多少”。
举例:老客复购低 → 谁(高频顾客)、何时(6月起)、何地(商圈店)、损失(15万/月)。
PDCA循环:
像减肥计划:定目标(减5斤)→ 执行(运动+节食)→ 称体重(瘦了3斤)→ 调整(增加运动量)。
举例:目标35%复购 → 执行调薪+发券 → 检查效果 → 改进活动规则。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