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教育接待
----桂山夜话(2025.5.14)
周一行政例会,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需要转变态度,再看教育接待。
如何转变呢?具体谈到两点做法。
其一:珍惜。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们还有比较频繁的教育接待。主要包括国内教育同行的来访以及国际友好学校师生的交流。这里,重点谈一谈国内教育同行的来访。
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还需完成对一拨又一拨教育同行的接待,引领参观校园,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主题分享等等。为此,能够想象偶尔会把这样的教育接待看做是在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要额外完成的一件工作。因为视其为额外任务,所以自然当做是负担,能躲则躲,能不参加则不参加。即便是参加,也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
但是,当我们自己跟着培训班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希望走进的学校能够给我们呈现出我们想要破题,但是尚未能够寻找到有效路径热点以及难点领域的汇报与交流。有了这样的渴望之后,再回看这样的教育接待,其实,就不能还把其看做是任务了,而应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看待----今天我们帮同行解决一个问题,他日同行也帮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就这样,通过教育交流,我们实现了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实现了用教育的力量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因此,需要珍惜。
其二:抓住。那么如何珍惜呢?光停留在嘴上,显然是不够的。再动听的豪言壮语,都抵不过具体的行动。因此,我们要有抓住的意识与行动。林书记常说,同行来校,就像客人来家,并不会也不能够常常来,难得来一次,印象很重要。不经意间留下的印象超过甚至可以替代学校主动的、精心准备的汇报。因此,我们要妥善组织,精心准备。
以昨天来访的天津教育代表团为例,办公室根据需要安排我做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策略》的主题分享。这个话题,之前没有着重思考,更没有做过分享。那么,怎么办呢?方法一,直接替换成我有更多思考的话题,毕竟这种做法并不鲜见。另一种方法,就是紧扣主题进行准备。我选择了第二种做法。那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策略具体有哪些呢?才疏学浅,还不确定。于是,与Deepseek深度对话。告诉我策略多个,其中包括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果围绕其他的来讲,也可以。正好趁此机会,自己也多学一点。但是,我们的实践就缺乏说服力了。怎么办?聚焦其中一个策略--跨学科主题学习,从理论学习与综合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交流。在准备的时候,也发现我们已有的实践其实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升级。张华教授把跨学科主题学习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多学科学习,狭义的跨学科学习以及超学科学习。我们已有的、那场声势浩大的、以年级为单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汇报活动,充其量只是多学科学习的典范。与超学科学习还有较大距离。自己已然发现的不足,正是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于是,也在汇报后面一并提出,并接续老师们以个人或者团队为单位展开的、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及课题进课堂的积极探索。讲到从年级为单位的多学科到以班级为单位的狭义的跨学科以及往超学科的前行,呈现出关于跨学科的研究在我们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正在实践当中,不断长大和完善。体现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符合研究的一般规律。面对教育同行,我们积极分享,但也不妄自菲薄。
面对教育接待,如何抓住?我想,以上案例正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参照、可以实施的做法。
---2025年5月14日写于桂山脚下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02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