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欣妤:健康智慧:跟贾母学健康之道
贾母的智慧:放权与达观中的长寿之道
一位哲学家曾言:“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 从管理学视角解读,这揭示了领导者应聚焦核心事务,将其他工作合理授权部属执行的理念。
这不仅是企业提升效率的良方,更是现代人缓解工作压力、守护身心健康的有效策略。而《红楼梦》中的贾母,正是深谙此道的典范。

放权之道:从管理智慧到养生哲学
在《红楼梦》描绘的庞大人物群像中,贾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存在。作为宁、荣两府的老祖宗,这位活到 83 岁的高寿老人,以其独特的处世智慧,诠释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贾母出身于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的史家,后嫁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的贾家。
历经六十余载贾府岁月,她对钱财权势早已看淡。整部《红楼梦》中,凤姐的敛财、公子哥们的挥霍,以及下人们的争斗轮番上演,而贾母却始终不贪恋权柄,
将府内大小事务尽数交由凤姐打理,自己则安享清闲,这份洒脱令人赞叹。反观现实生活,许多老年朋友常常忧心后辈,总觉儿孙难以持家立业,终日为他们操劳。
殊不知,学会关注自身饮食起居与身体健康,适当放手,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更好的关怀。

达观之态:融入生活的养生智慧
贾母爱与小辈亲近,日常与孙儿孙女谈天说地、共享欢乐,从不摆 “老祖宗” 的架子。
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相处,不仅让她心情愉悦,更有效调节了情绪,避免了因烦闷而滋生疾病。
尽管贾母对宝玉宠爱至极,但当贾政因宝玉犯错将其打得昏死过去时,她虽心疼落泪,却能在众人劝解下逐渐平复心情。这份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尽显其开阔胸襟。
贾母的仁爱之心同样令人称道。她关爱府中老幼、体贴下人,被刘姥姥赞为 “老菩萨”。正所谓 “仁者寿”,这份善良与慈悲,也为她的长寿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
面对贾府被抄的重大变故,府中上下惊慌失措,连素来强势的凤姐都吓得魂不附体。
而贾母却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指挥众人:“你们别当我是只能享得富贵受不了穷的人!” 她迅速开箱倒笼,将积攒多年的财物一一分派,条理清晰地安排好各项事宜。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家族的衰败与内心的苦楚,她也能平静接受,不怨天尤人。这份从容与坚韧,对养生大有裨益。

历史回响:达观者长寿的生动注脚
贾母的达观并非个例,历史长河中,诸多长寿之人皆以豁达的心态书写人生。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历经爱情失意、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态度。
五十岁时仍似青年,晚年更是 “头发落而生,白变黑”“年过七十眼犹明”,最终享年 85 岁。
当代大学问家梁漱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历经多次人生起伏,却始终坚守本心。他不置产业、生活俭朴,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骄矜。
他常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勉,并以此教导后辈。
1979 年,其孙子因专业问题烦恼,梁漱溟写信劝导:“得失利害之念愈少愈好,应当有一切平等观。要超然物外,高瞻远瞩,莫堕入成败得失窟中。”
正如他儿子所言,梁漱溟长寿的秘诀在于 “无所图,即无我”“无我为大,有本不穷”,最终以 95 岁高龄谢世,被誉为 “超标准的健康老人”。
104 岁高龄的老红军张志洪,在谈及长寿秘诀时,更是直言:“不图名,不图利,不着急,不生气,就能活个大年纪。” 寥寥数语,道尽达观人生的真谛。

从贾母的放权与豁达,到陆游、梁漱溟、张志洪等古今贤人的人生实践,无不印证:保持达观心态,学会适时放手,方能在纷繁世事中收获健康与长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0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