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331)

说话间,刘备和刘璋早已分宾主坐定。桌上皆是鲜美菜肴,金杯银箸。弟兄二人敬酒十分殷勤,言谈也很融洽。张任远远地看着,料道刘璋暂无危险。因此便同黄忠对酌起来。
大帐上酒过数巡。言酣处,刘璋思道,此番刘备应邀提兵到此,必然有益于我。我作为一川之主,又是他的宗弟,理应在各方面为他提供方便。便说道:“兄长此番不辞蜀道之险到此相助,小弟甚觉过意不去。兄长若有所需,小弟尽力相资。”
“贤弟,自家弟兄何必客套。愚兄现有五万人马,足备一年粮饷,抵御狂寇不在话下,何须贤弟操心破费?”
两人各不猜忌。一个是诚心过问,一个是实言相告。故而谈笑声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一点也不拘谨。
不料帐口的两个人嘴上在敷衍,四只耳朵都在听着里面的动静。张任听得刘备带来五万人马,还有一年粮饷,料定这是他进取西川的全部资本。暗想,刘备啊,你也想得太天真了些。西川五十四州关隘险要,能人济济,凭你这些些人马只怕连一个关也取不了,何以夺取全川?张任也无心与黄忠交谈,端着酒杯细酌慢饮,聚精会神地听着里边的对话。
“兄长此番进川相助小弟,未知有哪几位将军同来?”
这又是刘璋在问话。张任想,今朝刘备的营上一无刀枪,二无旗子,正不知有多少实力。用兵之道要知彼知己,兵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是刘备全力以赴,我倒要郑重些。且听刘备说些什么。
早已说过,刘备因为碍着同宗弟兄的面子,不忍以刀兵相加。今日宴请刘璋,丝毫没有陷害之心,相反袒胸露怀,诉说衷情。尤其见刘璋懦弱无用,更不忍以强凌弱。所以有问必答:“贤弟听了,愚兄此来只带黄忠、魏延,丁立、白寿,公子刘封、关平诸将。”
张任把刘备的说话牢牢记在心上。听说就只有这几个将军,他想刚才在营前遇到的两人是丁立、白寿,对面拦住我的是黄忠,两位公子必是年少将军,剩下的就是魏延,张任这么一揣摩,已把汉将的情况摸准了。
呆会儿舞剑手一跳出来,张任立即断定就是魏延:因为魏延生得腰圆膀宽,年龄又大,根本不象是个公子。不过张任还不太相信刘备就带这几个大将,只怕他把名将隐下不说。
刘璋也是这么想:刘备手下有几员威震沙场的虎将,象关云长、张飞、赵云等人,久负盛名,要是能来一个,别说孟获、张鲁不是他们的对手,恐怕我们西川也找不出一个旗鼓相当的人来。不知他们有没有来。
刘璋此刻一来饮酒无事,二则也久闻其名,便问道:“昔年斩颜良,诛文丑,保皇嫂单骑千里寻兄的关将军可曾到来?”
刘备想,我家二弟非但骁勇无比,而且足智多谋,如今身负重任,当然没有必要进川。因此说道:“贤弟,我家二弟镇守襄阳,北拒曹操,难以脱身。故而未能同来。”
张任听了,暗暗赞叹刘备的确是个英雄。心想,刘备欲取西川,恐怕别人要夺他的荆襄,命关云长守住扼要之地。能攻则攻,不能攻则退,看来这就是刘备进川的目的。
刘璋又好奇地问道:“昔时虎牢关矛挑吕布紫金冠,长坂桥上独退百万曹军的翼德将军,可曾与兄同来?”
“贤弟,我家三弟奉命镇守浔阳江,以防东吴孙权滋扰,因此亦未进川。”
张任暗中听得明白,料定刘备必有取川之心,只不过时机还未成熟罢了。他想,关、张二人一个镇襄阳拒曹操,一个守浔阳江防孙权,整个荆襄就无内顾之忧了。而刘备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取西川,打上一年半载的仗,也不用担心后方会出乱子。说明刘备远远胜过刘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