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亚马逊店铺,投入50万元
很多小伙伴低估了在亚马逊上创业的难度,以为发几款产品测款,看哪个卖的好,主打哪个,卖的不好的弃置损失不大,熟手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很多事情是看着合乎逻辑,细想就会发现端倪。
不会选品发几款过去,很有可能都卖不好,都卖不好的话几款产品的成本、头程运费、广告费和清货花的费用总和是很高的,有时候会达到几万元,有的小伙伴给出了替代方案,每款只发三五十个,即使损失不会很大。
这里还有一个逻辑陷阱,就是第 一批测款的产品往往是不赚钱的,很多时候还会亏钱,一款产品发了50个过去,不可避免要开广告,做促销活动,产品定价比较低,还要注册vine,问题是,连亏本卖带注册vine的song,已经销售了二三十个,这二三十个到底是选的产品不错卖出去的,还是亏本产生的动销,因此不敢确定是否选品成功,第二批要不要补货。
今天有个学员让看朋友开发两年出来的新品,功能毋庸置疑比所有的竞品都好,我个人不太建议在亚马逊上做第 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内卖的好的产品在亚马逊上并不一定卖得好,研发出来的新品怎么确定符合市场需求呢?符合还好,很大概率并不符合,即使第 一批发的少,研发的产品都有起订量,产品成本不会很低,卖不好的话,损失至少五万元以上,在亚马逊上清库存是极其折磨人的。
所以建议做第二批吃螃蟹的人,先让别人卖研发出来的新品,卖的好了自己再跟进,第 一批利润高,先让别人赚去,因为人家的风险也大,一般来讲,研发出来新品的风险大于收益。
以上的做法失败无非损失几万块钱,比这些糟糕的多的,看过很多个案例的,包括我自己身上发生过的,大家一定要切记的,特别是有些卖家手里有些钱的,一定一定要慎重一个现象,即一上来就三五个人的团队开始运营,这个开支是非常大的。
我们按开三个店铺,三个运营来说,一个店铺压款大概10万元,然后上不封顶,三五十万也有可能,三个运营的工资加社保一月需要两万元,开过公司的小伙伴比较清楚,实际投入往往是预算的两倍。
每个店铺的营业执照有记账费用,有房租,水电物业费,三个店铺的紫鸟费用,办公杂费,运费,办公电脑桌椅,各种辅料,有的团队还会配个美工,美工还要配个相机,摄影棚,有的老板还要个喝茶室,真正做三五个人小团队的时候,发现账单根本付不完,一会儿这里要付款,一会儿那里要付款。
三个店铺压的货款,三个运营半年的工资,半年来公司的开支,半年时间轻松投入50万,而亚马逊的回款是极难的,选的产品不一定成功,不成功不可能停滞下来,因为还有三个运营和三个店铺还嗷嗷待哺,每个店铺要有三款产品。
一两款产品,特别是新品,每天没什么销量,一 天没什么销售额,干的时间长了运营心慌,老板更心慌,运营还并不一定稳定,招到合适的运营是极其难得的,很多运营招进来干两三个月不干了,又要重新招人,小团队很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选品不行,持续选品,招的人不行或者留不住,持续招人,一年半载下来别说有业绩了,一直在消耗中了。
亚马逊的回款难是什么原因呢,第 一批货往往不赚钱或者亏损,第 一批货从生产到上架再到运营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第 一批货还不敢发太多,万一失败损失的更多,即使选品成功,第二批货从生产到上架,又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老板都要持续往里面垫钱,还要稳人心,稳团队,同时稳自己,这个局面会很被动。
很多团队就是干半年到一年看不到赚钱的希望解散的,身边有个朋友比较聪明,做了三个月亏了三五万块钱,往后想了想,发现三五个月后还没有赚钱的苗头,很果断地决定不做了,小亏收手。
真想成立团队的话,建议老板一定要懂,虽然说厉害的运营不一定是能做好团队的老板,但刚开始不懂的老板损失比较大,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卖家是灾难性的,自己就是个熟手,选品和运营比较熟练,会少损失很多钱。
自己做一个店铺,一月盈利一万五以上,两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招一个运营了,因为一个运营的工资在5000左右,社保公司承担部分1000左右,房租一个月2000元,办公开支一个月2000元,仅这些一月就要10000元以上了,还不算货款和运费,所以自己一月盈利两万元再招一个运营比较保险,没做起来自己盈利的部分能够兜底。
人少的时候老板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拼命干好,因为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埋头实干,现在创业条件又不好,很容易做不起来。
这篇文章既是真实经历,又是肺腑之言,还是已知的很多创业小伙伴碰到的事情,大家不要走这个老路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