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松荫鸣琴图》

《松荫鸣琴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在松林中以琴会友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理想生活。

古代文人很注重音乐,认为它可以用来修养身心。这一点我们读《诗经》,尤其是“雅·颂”部分就会深有体会。

因此,在古代诗文书画中,弹琴也就成为了高洁品格的象征。

松荫鸣琴图

近景处:

画作局部

是几个石块和一丛新竹,稳定了画面。

石块、新竹,还有周围生长的杂草,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质感。

顺便说一下。

竹子右侧有一道明显的伤痕,是因为这幅画原本是扇面,后来被人揭下来做了装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画。

因为当时与扇柄粘得比较牢固,揭下来时破损了,就形成了这道竖痕。

再回到画面上:

画作局部

中景处的松树看起来非常粗壮,树干上不少鳞片和结疤,中间甚至已经出现了空心。

不过松针依旧繁密、充满生机,在风中微微的摆动着,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和动感。

远处露出一截松树的树干,墨色较淡,刻画得也较为简略,以表现其空间距离。

另外,地面上还有几片草皮由近而远,也在为画面增加空间感。

再看人物:

画作局部

这位文人坐在圆凳上,正在专心致志地抚琴。

你看他,表情非常专注,右手正要拨动琴弦。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他的这只手像是画反了:看袖子应该是右手,只看手的话又觉得是左手。

不信您模仿他的手势试试

他的右脚向前伸出,整个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他的衣纹线条比较硬朗,突出了面料的质地和人物的个性。

除了重点突出的古琴,画中还有三样家具:圆凳、琴桌和香几,这三样家具简洁雅致,是宋代家具的风格。

宋人喜欢焚香,常利用焚香来修身养性。

有弹琴者就要有知音:

画作局部

这位文人坐在同样的圆凳上,双手合拢,身体前倾,神情专注,一看就是在认真地倾听音乐。

再看他旁边的童仆,虽然也是双手合拢,恭敬的站立,但是我们看他的表情,却没有沉浸在音乐中。

画家用小童仆来衬托二人的精神境界。


《松阴鸣琴图》绢本设色,纵23.8cm,横24.6cm,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3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