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减脂餐,吃完“10天胖5斤”?

前段时间,编辑部的小k,学了一套“便利店减肥法”。此后,每天在便利店精心配比减脂餐的他,在半个月内无痛长胖了5斤。

 

看着无数有共同遭遇的网友,小k心里纳闷:为什么无论如何精心计算热量,只要把用餐地点选在便利店,就必定会发胖?一直被他视为战友的“便利店”,怎么一到关键时刻就把他背刺了?

便利店,成就多少“疲劳肥”?

盘儿亮条儿顺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减肥过程中,“热量计算”是最重要的部分。先估测出自己每日的基础代谢,再让摄入的能量低于这个基础代谢值。如果每天保持如此,即使体感上吃得再多,最终也一定会瘦下来。可热量这东西就像黑匣子,你只知道它存在,但看不到它产生的过程。

看网上那些减肥博主们每次做饭前给食材一一称重的样子,还以为他们投资了实体黄金正在验货,繁琐程度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既能在吃饭时候看到热量还方便计算?打工人的天线竖起来:这不就是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吗?

〓 图源用户@soda
 

便利店的食物有两大特点:一是冷,二是干净。冷就不说了,便利店主食如果不让店员加热一下,吃起来就像工作日的心一样冰冷。而干净就有门道了,把一张原料和营养成分都标注清楚的标签,贴在一个通体透明的塑料盖子上,再配合上便利店的白色灯光,很容易给顾客一种”明厨亮灶的开放式厨房“感觉,没有套路,只有敞亮。也因为这个特点,便利店最盛行的日本和中国,都兴起了一种”便利店减脂法”。

 

只要不高于自己的基础代谢值,便利店里的所有食品都可以划进选择范围内,减肥一下变成了万以内加减法。网友们见状群情激昂,大有一种把便利店吃成自助的势头。有人讲究荤素结合,用煮玉米配合牛肉虾仁粉皮卷。色香味俱全的同时,就站着把肥给减了。

 

〓 图源用户@晗
 

还有朋友贯彻“可以吃不好、不能吃不饱”的原则。每天服用一大框汤汤水水的关东煮,照样能完成低卡目标。

〓 图源用户@天山董姥

 

囊中羞涩的朋友还从冰箱里淘出了“杂粮组合”便当。只要9块9,又能买到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给你整上优质蛋白。这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这都已经骑上新能源摩托车了。

〓 图源用户@在逃锅包肉肉肉

 

然而,算盘珠子打得再响,也不如体重秤震耳欲聋的沉默。满心以为自己正在减脂阳关大道上前进的朋友们,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怎么还在胖?还胖得更厉害了?有朋友只是每天中午吃一份“袖珍”盒饭,就无忧无虑且不明不白地胖了五斤,还有人吃顿饭就因为多点了一只小面包,第二天直接长在身上了。便利店,我们说好的热量缺口呢?

〓 图源:用户@珍妮玛士多

 

靠关东煮掉秤的朋友,也进入了“平台期”。虽然肉没怎么长,但把自己吃成了储水的仙人掌。

〓 图源用户@海苔肉松小贝

 

便利店,你赢了。我入了你做的棋局,也进了你搭的猪圈。可说到底,凭什么按照热量表吃还能胖这么多?思想警惕的网友,在排除了诸多可能性后,终于把目光锁定在了便利店的重量标签上。便利店,难道你一直偷偷往我碗里添饭?

 

〓 图源用户@小巴吃不饱
 

把便利店食物依次上秤之后,所有网友都傻了。本以为不缺斤少量就达标的便利店食品们,居然大多数都“超重”:有网友在便利店买了一块标重110克的三明治,回家放到秤上后居然显示出150克,超出了标准重量近三分之一。某网友买到195克饭团回家称出快280克之后,觉得自己可以代替刘谦上春晚表演魔术。质量守恒定律在便利店的食品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在这里,你只要吃了三个饭团,那么你就吃了四个饭团。

〓 图源用户@颠人的摄入

 

更高的重量,衍生出了多余的热量。经过网友对便利店三明治的细致拆解后发现,在没计算沙拉酱热量的前提下,标注150大卡的三明治,实际热量已经往230大卡以上去了。相当于在便利店吃饭的朋友,每顿饭比自己以为的多吃了一半。

〓 图源用户@番茄酱公主

 

说到底,重量超标这件事,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对饿鬼打工人来说,这多出来的好几十克就无疑是天降富贵。就好像午休去加油站想加半箱油,结果发现服务员偷偷给我加满,下午干活的时候,低血糖的手都不抖了。但小k这样对饮食有严格规划的自律派可就傻眼了,明明只吃了一个三明治,嘴跟胃要对一天的账。都说青春没有售价,减肥更是没有容错。公司只想让我们出勤,便利店却盼着我们“出栏”。偷偷把我养肥,难道是想把我论斤卖?

多少打工人的两餐,被便利店霸占?

 

其实,普遍出现在便利店的热量超标,并不是他们故意为之。为保证新鲜度,一般的便利店主食保质期很短,普遍在2天左右,一旦过期便不能售卖。如果每一批都挨个称重、打不同标签后再出厂,那花去的时间可能让这些食物刚刚卸货,就得当成临期食品进入柜员的肚子里。

〓 图源头用户@弥勒7

 

虽然不单独计算每一份食品的热量,但是食品出厂前,会采用一个更加简单的甄别方法。他们把食品分批次称重后,规定一个“最低重量”,重量达标的组别继续出场流程,而不够数的组别,就视为“瑕疵品”返工。于是,为了防止主食重量不达标被返厂造成的损耗。“塞爆”,成了厂家对便利店食品的常规处置方式。不能少,多塞点总没错吧?于是就全塞打工人肚子里了。

〓 图源用户@momo

 

便利店食品的热量表,通常是通过用供应商和食品成分的数据库计算而得出的。于是配上加量不加价的主食,实际热量便和标注热量产生很大出入。根据某食评网站的便利店主食抽样测评,他们将六款便利店食品送实验室检测。得出的结果是:5款脂肪超标,4款能量超标,重量也基本没有幸免。

 

看完答案的打工人们面面相觑,相视苦笑:果然是错怪工作了,胖最终还是因为多吃了。不过,便利店热量超标能在互联网上引发如此多的讨论,也确实是因为:在便利店吃饭的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有的朋友因为预算有限,在所有工作餐选项中浏览一圈后,断定便利店快餐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 图源用户@你的名字

 

还有窝囊打工人朋友因为老板不让在工位吃饭,只能被迫在午休时间跑到便利店解决温饱。

 

〓 图源用户@小黄是个打工人
 

除了衷心喜欢便利店的朋友之外,吃便利店总像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瘦子千万种,胖子都雷同,“牛马膘肥、中产肉柴”好像已成人类肉质定理。

卷钱跑路的健身房乌央乌央,几片菜叶卖天价的轻食店叮咣叮咣。

这些声势浩大的场面,对本来就没太多时间投资自己的打工人们,可能没那么大影响。

他们通常不像中产有时间和精力搞徒步、骑行等甩肉项目,也不能在午休的时候找一间安静宽敞的餐厅细嚼慢咽。

但所有在便利店里的创造力,都透露了打工人的不屈和倔强。

不甘于疲劳肥,用种种方式将便利店使用得更合理更健康,难道不是一种改变现状的努力吗?

“便利店默契”,也是城市人的疏离感

尽管有热量、健康种种方面的担忧,提到便利店,小k还是愿意先甩出一打它的优点。

暴雨没带伞、旅行漏带洗漱用品,女性突发生理期,男性出差忘带剃须刀……

生活千疮百孔,便利店缝缝补补。

被都市快节奏生活冲得兵荒马乱的阵脚,进了便利店就能重新列阵站稳,再战几百回合。

 

 

〓图源:用户@ko112
 

便利店对于都市打工人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给不了你最好的,但能给你最凑合的。它还致力于告诉你,现实中不存在万无一失,但是每有一失你都可以去便利店看看能不能找补一下。正因为这种纸尿裤般的“兜底感”,让很多大城市通勤的朋友,都和便利店产生了过命的交情。

便利店身上最让小k喜欢的一种特质,还是流淌在顾客间的一种默契。

一种把便利店,当作“公共场合”里的“私人空间”的默契。

〓图源用户@whoru

 

尽管有时候,购买的东西很“个人”也很“隐私”。

但即使再狼狈的顾客,在便利店里也能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行李箱打开整理。

尽管餐桌的座位很小,顾客间的距离也可以说是“摩肩接踵”。

然而每个在吧台吃饭的人,仍然能营造出一种上班时间坐进了“全封闭隔间”的安心感。

 

 

也许,便利店的柜员见过人脆弱的一面,仅次于急诊室门外的护士。

就像寸土寸金的办公商圈里,只有便利店面前的这截小桌子,才是一个你可以把自己放心摊开在桌上的地方。

60厘米x60厘米,放得下一份热量虚标的便当、一杯无糖饮料,还有一个带支架的手机。

没有工位的如芒在背,也没有休息区的高强度社交。

有的只是你、你的饭,还有属于你的短暂逃离。

跟温暖比起来,热量或许真没那么重要。

 

 

来源:凤凰周刊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4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