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比如我的中学时代的"口头禅”,当时只当口头语并无哲理禅意,所以,宋朝王懋《野客丛书附录》说:“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可是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当我们学到鲁迅的文章《孔乙己》之后,我们班里流行的口头禅——"多乎哉?不多也",本来这句话是孔乙己应付嘴馋的小孩子,婉拒他们讨吃他的茴香豆而引用的经典句子,含义是"多不多?不多了",据说句子来自《论语》,但鲁迅让穷酸文人孔乙己随口一说,在当时,很快成为同学之间的囗头禅,它能让我们在繁重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轻松快活的气氛,只要表达自己的东西不多,都会用上"多乎哉?不多也"。
说到"不多也",又想到一个"不"字的口头禅,"此丐隆隆,闹嘀嗒",那是我们英语韦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英语课,所讲故事里的一句中英混合语,他说:以前,中国人穷,只能到国外帮外国资本家干活混口饭吃,一天,大家在码头认真干活,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闪电雷鸣,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工人们决定收起工具,躲回工棚,不巧,却被外国包工头发现了,怒声责骂他们投机取巧,做磨洋工,这时,大家只能面面相觑,有口难言,因为没人会说外语,突然,有一个华人站起来指着天空说,"此丐隆隆,闹嘀嗒",凶巴巴的包工头听到后顿时停止了责骂,大家避免了一场冤枉,原来这个华人,就会两个简单英语单词,一个是"天空"读"此丐"(sky),一个是"不"读"闹"(no),"此丐隆隆,闹嘀嗒",意思就是天空打雷隆隆(要下雨了),不能干活,解释了中国人没有偷懒。韦老师说:只学会了两个小单词,免遭一顿打骂。他用故事,生动告诉我们学好英语多么有用。后来,我们英语学得一般,但"此丐隆隆闹嘀嗒",这句口头禅,倒成为我们那时学习上偷懒的代言词……。
哈哈,我们中学的口头禅,还有很多,比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虽老,尚善饭"等等,当时,有的只是模仿某个老师或课文的某句话,最多是觉得好玩逗乐,成了我们爱说的口头禅,其实并不在乎其背后的深层含义,现在回想起来,如歌之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还真的回味无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