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苏超实践样本: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三大动能激活路径
最近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火了,这场扎根民间的赛事靠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百姓参与,不仅踢热了足球氛围,更在人才培养、社区治理、绿色发展上趟出了新路子。作为正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能从这场“草根盛宴” 里学到哪些实招?
第一招:育人才,让乡土长出新希望。苏超的成功,离不开一套“从校园到社区”的青训体系,把足球苗子从基层一点点培养起来。这和崇明区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人才培育”观点很像。绿华镇有“渔光互补”的蟹塘、成片的食用菌基地,这些都是现成的“实训课堂”。我们可以像苏超带球员那样,让村里的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当“土老师”,手把手教乡亲们新技术;同时多和大学、农科院合作,把专家请进来办培训班,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让“懂技术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为农业发展攒足后劲。
第二招:聚合力,让社区变成大家庭。苏超现场总少不了球迷自发组织的加油团、企业赞助的公益活动,这种“大家一起干”的劲头特别值得借鉴。在推进乡村建设时,比如换竹篱笆等农村常事,也可学苏超的“多方合作”模式,这样大家都当成自家事来做,社区自然更有凝聚力,基层治理也会更顺。
第三招:强生态,让绿色变成金饭碗。苏超徐州赛区用电子票、新能源车、碳抵消这些办法,让一场比赛的碳排放降下来,走出了绿色办赛的新路子。这和绿华镇的“生态绿华、风情绿华、低碳绿华”的远景总目标所需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可以把生态牌打得更响,例如“渔光互补”“一橘两得”;旅游上,借着苏超的热度,在有条件的场地搞点“生态足球体验”,看完比赛还能住民宿、摘水果,把游客留下来消费。让生态优势真正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苏超的热闹背后,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只要像苏超抓青训那样育人才、像办赛事那样聚民心、像护环境那样强生态,就能把崇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世界级生态岛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让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