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中国

上班的时候有个习惯,每天到单位先冲上一杯咖啡,在满室暖香中,元气满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如今退休了,每每走进写字楼,扑面而来的咖啡香气,总能瞬间勾起熟悉的职业感。现在想来,那时为什么喝的是咖啡而不是茶呢?

中国有句古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往昔岁月里,茶,曾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那时,咖啡于多数中国人而言,尚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存在,更遑论成为日常饮品了。然而,咖啡究竟是如何逐渐取代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呢?

咖啡踏入中国这片土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晚清时期的初步传入、20世纪80年代后的逐步推广,以及21世纪后的全面融入日常。

咖啡最早是借海上贸易的东风,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沿海城市,如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大约在1836年前后,广州十三行附近悄然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咖啡馆。不过,那时的咖啡馆主要服务于外国商人和上层社会,普通民众鲜有机会接触。到了20世纪初,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租界内,西式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知识分子、归国华侨和外国人的社交乐园。咖啡,被视为“西洋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但饮用范围仍局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

新中国成立后,咖啡曾一度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淡出了中国人的生活视野。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西式生活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纳。咖啡,这个来自异域的饮品,被赋予了时尚、新潮的标签。一时间,咖啡馆如繁星点点,在大街小巷中闪耀。那些装修精致的店铺里,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吸引着年轻人纷纷涌入,享受着这份独特的“洋气”。而传统的茶馆,却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褪去了往日的光彩,变得难觅踪迹。

进入2000年代后,星巴克、Costa等国际连锁品牌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本土品牌如瑞幸、太平洋咖啡等也迅速崛起,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咖啡热潮。咖啡馆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成为社交、商务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咖啡,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也从咖啡馆扩展到了便利店、办公室、家庭等各个角落。外卖平台的兴起,如瑞幸的线上订单模式,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咖啡的普及,让咖啡触手可及。

在这期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咖啡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光流转,世事无常。如今,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复苏,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并珍视自己的文化瑰宝。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渐渐回到了大众的视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如今,茶馆茶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咖啡馆。年轻人也不再盲目追求咖啡的时尚标签,而是开始关注茶带来的健康生活,探寻茶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在茶香中感受那份宁静与安然。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768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