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标分享丨商标转让 “血亏” 真相:90% 的人都踩过这些坑!

商标转让本是快速获取品牌资源的捷径,但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钱货两空”的陷阱。

据行业数据显示,每年因商标转让纠纷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其中90%的踩坑案例都集中在以下4大核心问题。

甄标将结合真实案例与行业避坑指南,助你绕开雷区,安全交易。

1、漏查近似商标

某餐饮企业以8万元购得“XX小厨”商标,却因未核查转让人名下其他近似商标(如“XX小厨+图形”“XX小厨·轻食”),被商标局驳回转让申请。

同一注册人的近似商标必须一并转让,否则交易无效。

避坑指南:

核查转让人名下所有商标,确保近似商标同步过户;在合同中明确“转让方需保证无遗漏近似商标,否则承担责任”。

2、忽视商标状态

某服装品牌以15万元购得“XX潮牌”商标,却因商标已过期且未续展,导致转让手续无法办理。

更隐蔽的风险是商标被质押或冻结:若转让人因债务纠纷将商标质押,未经质权人同意,转让无效。

避坑指南

核查商标有效期(注册证有效期10年,需提前12个月续展);

查询商标是否存在质押、冻结或诉讼记录;

要求转让人提供《商标无质押/冻结声明书》。

3、未处理许可使用

某电商公司购得“XX优选”商标后,发现该商标此前已授权给其他店铺使用,导致自身入驻平台受阻。

商标转让不影响在先许可合同的效力,若未明确约定,受让人需继续履行原许可协议。

避坑指南

在合同中明确“转让方需终止所有未到期许可合同,或取得被许可方书面同意”;

要求转让人提供《商标许可使用情况说明》,并附相关协议复印件。

4、低价陷阱

创业者以3000元购得“XX茶饮”商标,却发现该商标因三年未使用被撤销,且名称涉嫌模仿知名品牌“喜茶”,存在侵权风险。

低价商标往往伴随高风险,如含地名/行业通用词、注册年限短、无使用证据等。

避坑指南:

警惕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商标;

核查商标注册年限(注册满3年且无使用证据的商标,有被撤销风险);

避免购买含“地名”“行业通用词”或模仿知名品牌的商标。

5、合同条款漏洞

某科技公司因合同未注明“一并转让近似商标”,被迫二次支付8万元过户费;另一企业因未约定“过户失败退款条款”,在商标被撤销后血本无归。

避坑指南:

合同必须包含:商标注册号、类别、权利瑕疵担保条款(如“无质押/诉讼”)、分期付款条款;

明确“若过户期间商标被无效,转让人需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

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品牌,都需以专业视角审视交易,避免因一时疏忽陷入“血亏”困局。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773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