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优雅

涂着墨绿色油漆的低矮铁栅栏,将川流不息的车流,与悠闲散步的人员隔离了开来。人行道上,款款而来的是一个化着淡妆,一只手捏着坤包,一只手牵着“贵宾”狗的少妇。

少妇走着走着,停住了脚步。她从坤包里取出一支细长的带有过滤嘴的“摩尔”牌香烟,“吧嗒”一下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悠悠地吐出一丝青烟。

迎面走过来的是一个手拿长柄雨伞的中年男人。他将雨伞使唤得像“司的克”一样,一边走步,一边同步将伞尖甩向空中。

几乎是每天傍晚,“贵夫人”打扮的少妇和“老克勒”模样的男人,都会在上海徐汇区衡山路休闲街上散步、喝咖啡。

他们与沿街的法国梧桐树、欧式建筑物自然相融,产生了一道雅致的风景,让一些上了年纪且又怀旧的人,从中看到了十九世纪初上海滩富人悠闲生活的影子。

《有故事的老洋房》(水彩画)周海民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一个人单独散步会觉得比较枯燥。于是,人们特别是单身女人就选中了生性忠诚的狗来做伴,从而使生活化枯燥为有趣起来。

实际上,“遛”狗和用“司的克”一样,是一种人的日常生活动作。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经过当事人的外部相貌、内在修养和周边环境的互相融化作用下,会给旁人看了带来一种美感,进而会让一些人产生联想。

但是,若要在这种外在“腔调”展示的同时,自然流露出内在的气质,却是非一日之功。

以“遛”狗为例,现在的大街小巷里,有钱的、没钱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遛”狗的。只是,“遛”狗走路容易,但是,要“遛”出与众不同的“腔调”来,却没有多少。

因为,这种被人欣赏的“腔调”,只有处在无忧无虑、心态平和的状态下,才能自然而然地“遛”出最高境界。有这种“腔调”的女人,往往“遛”在路上是抬着头,悠然自得的样子。

她们在寻找自我感觉和自身“腔调”的同时,将自己的形象和内在气质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这种个人素质气质综合相融后,所产生出来的个性美,旁人只能对外形加以模仿和“克隆”,而对内在骨子里透出来的气质,却是无能为力的。

古代“东施效颦”的故事,说的就是模仿只能产生“病”态的美。

现实生活里,往往有女保姆代主人家“遛”狗的事情。她们在“遛”狗的时候,一定是急急地像在完成任务一样,心情不可能是放松的,所以也无美感可言。

“放松”才有美,不拘男女。我们在路上所能欣赏到的他们或者她们的值得赞美的仪态,一定是出于他们的自在与松弛。(完)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88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