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天敏《我叫孙芸芬》
初拿到这部短篇,看了一眼标题,我心里思忖着:不就是个名字嘛有什么好写的?我奶奶的名字我都知道,这人能比我奶奶年迈?粗读一遍不禁悲从中来,原来真的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再细读若干次,我被作者巧妙的结构、貌似絮叨却精炼的语言吸引了,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跟着主人公一起伤心、懊恼、心酸、沮丧、激动和欢心。
这部短篇的故事核比较简单:一个将近七十的老太太寻找名字的故事。在娘家爹娘叫她二妹,出嫁了村里人叫她家顺媳妇,有了儿子后大家喊她家顺家娘,有了孙子人家叫她民娃奶奶。在那个吃饭要紧的年代,女孩子的名字一点儿都不重要,主打一个叫得应就行,至于读书?想都别想!女孩子只是家里的劳动力,是要帮爹娘撑起家的,女孩子说白了都是帮别人家养的,读书是绝不可能的。这样一来,没有名字也就顺理成章了,所有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命运,没有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反而有了名字会让别人吃惊、不习惯。
活了一辈子的孙芸芬为什么非得要寻找自己的名字呢?因为她娘持续不断地托梦给她,在梦里她娘一直叫孙芸芬,她不知道孙芸芬是谁,她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后来娘生气了,几句话把她骂醒了,她又伤心又委屈,伤心的是娘骂她猪狗不如,委屈的是爹娘从来没跟她说过她的名字,这怎么能怪她呢?醒来后她琢磨:娘在梦里清清楚楚喊她孙芸芬,可能觉得她都快七十的人了,连个名字都没有,这辈子过得太糊涂、太窝囊了,娘在呼唤她,在叫醒她沉睡了几十年的名字。于是,她决定弄清楚自己的名字。
去哪儿弄清楚名字呢?当然是娘家,毕竟娘家是生命的根。有句话说得好:回娘家的路是靠钱铺出来的,这绝对是真理。娘过世后,十多年没回娘家了,到兄弟家她不能空着手,见到了兄弟的两个孙子,她大方地给了每个孩子三百元,去小舅奶家也是她掏钱买的东西,这一趟她真是下了血本了!
兄弟起初不理解她为啥要确认名字,觉得她太固执,后来想想她这一生真不容易,也就心疼起她了。陪她给父母上坟,陪她去找小舅奶,给她买了去县城的车票,还装了几袋子土特产带给小刘老师。经过好几天的折腾,她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的名字,她心里踏实了,高兴极了。
接下来一向忙得脚不沾地的她在村里转悠,给大家讲自己的名字。哪知一个上午才讲了两个人,还不知道别人记没记住。她懊恼、沮丧,她知道改过来叫不容易,但没料到有这么难,她想放弃,但又不甘心,就算花一两个月才讲得完,她也要讲,“比起几十年的光阴,一两个月又算啥呢?”执拗劲儿一上来,她又出门了,这次遇到了村里的懒汉酒鬼,这人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嗜酒如命,由他传播正好,经过一翻讨价还价总算成交了。事实证明,这样的人根本不足以托付重任,酒是给了,事儿是没办成!正当她准备继续讲时,孙子摔伤了,脚踝肿得老高,必须在家静养。孙子在家养脚,每天也学习,她叫孙子教她写字,写得是她的名字孙芸芬,半月下来,她写顺溜了。她把名字大大地写在本子上,写满了20个作业本,趁着天没亮挨家挨户悄悄去贴,这下好了,全村人都会念她的名字,全村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多美啊!
我喜欢孙芸芬,她一生勤劳,在娘家很小就扛起生活的重担,在婆家她任劳任怨地付出;她一生节俭,向着更好的生活拼命奔赴;她生活目标明确:攒钱供孙子读书,替父母、老伴和自己修坟,修带石碑石围子的气派的坟;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人情世故、生活智慧、行动力无可挑剔。这样的孙芸芬当然值得拥有名字,她在这个世界精彩热烈地活过,为孙芸芬点赞。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