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日沉沦一纳粹高徒》

史蒂芬·金”所创作的《 四季奇谭》中记录了4个故事,其中《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在现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就被冠上了“励志”“救赎”“希望”等高尚的头衔。

而位于《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第二个故事《夏日沉沦——纳粹高徒》也是一个十分经典并且我认为精彩程度甚至高于“肖申克”的小说。相反,它是一篇揭示人性丑恶的中篇小说。它将一个人内心变化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后半段的压抑程度甚至令读者都会感到深深的窒息感。以至于我读完这本小说后的一直都无法完全的从书中走出来。与其像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个人走向希望逐渐被“救赎”的过程,《纳粹高徒》则更像是一个人走向深渊逐渐“堕落”的过程。对比强烈。

主人公托德,是一个标准的来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男孩。健康,阳光,好奇心十足,拥有一个可预见的美好未来。

托山德,一个二战时犯下累累罪行的前纳粹军官。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躲在小镇里想就此度过晚年。

一天,14岁的托德发现了邻居这个秘密。他揭露了老人,却并不告发,而是胁迫老人讲述战时的一切故事给他听。于是,少年的恶魔之心被催醒,老人的恶魔之心复活。真正的恶魔是懂得伪装的。小说中的小恶魔和老恶魔表面都是人见人爱的完美形象,小恶魔成绩优异、聪明上进、光彩照人,而老恶魔温文尔雅、亲切有礼。表面上是善良纯真的小男孩利于课余时间陪伴孤苦无依的老头为他读书解闷,其实充满腐臭的事实你是永远料想不到的。

老头不过是小男孩的奴隶,在托德的胁迫下杜山德不得不从记忆的坟墓里掘出那些腐臭生蛆的血腥往事,与他“分享”二战纳粹集中营里自己所有的恶魔行径——拷问、杀戮、毒气实验,托德不允许任何遗漏,必须向他详尽的坦述一点一滴,否则就公开他二战在逃纳粹战犯的身份。他听得津津有味,神往的眼神像把刀子在他的心上捅进捅出,溅出的血滴冒着热气,他悉数舔下。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才14岁,或许一个人不可能如此接近这么多的杀戮暴行,而完全不受影响。在耳熏目染之下,在那些阴暗腐臭的故事的感染之下,纳粹杀戮的种子被埋入托德心中,或者是说这些故事作为敲门砖打开了托德那恶魔的心灵,托德也开始做噩梦,噩梦无数的黑夜反复交替着应该充满阳光的白昼,交替交替,他开始晃神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日渐模糊。他的成绩日渐下滑,他的控制力日渐减弱,“杀了他们杀了他们”……他的压力到了顶点,他开始不满足幻想中的杀戮,终于他刺死了第一个酒鬼,那短暂的爆发,强大的快感挤得身体快爆炸。托德终于杀人了,不错,很快乐。

而此时的杜山德呢,跟托德一样,他也在默默承受日渐强大的压力,托德的到来挑破了他最隐蔽最疼痛的脓疮,他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他卑微却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他78岁了但他仍会被绞死。他将鲜活的野猫野狗扔进烤箱蒸烤,将杀死的流浪汉和酒鬼面无表情地扔进地窖,通过一个又一个残忍的猎杀来满足自己的杀戮快感。然而这个世界向来偶然丛生,有谁能够保证避过这个偶然就不会再有下一个偶然呢?大恶魔的伪装终究被他曾经罹害的人识破,在心脏病复发住院期间。杜山徳便被一名叫做威斯考福的以色列探员揭发身份,在得知明天便会迎接他那终归逃脱不掉的罪行时,他服了大量的安眠药自杀了。

小恶魔也在最后谋杀了许多无辜可怜的流浪汉和酒鬼。最终,用霰弹枪把他初中的班主任打成了筛子,然后拿着父亲的猎枪到山上朝山下的高速公路对着来往的汽车射击屠杀,自我崩溃了。五个小时后被捕束手就擒。

读了这篇小说之后,觉得什么东西已经在我体内了一样,被震碎重组,很难受,极不舒服。可能人看多了类似的东西心是会异化的。所以这篇小说虽然写得非常好,但说真的,我个人觉得不适合心智还不成熟的青少年看。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杜山德曾经身为纳粹的黑暗激发了托德内心的黑暗,同时也是因为托德本身就具有暗黑体质,所以才会被杜山德吸引,而不似大多数小孩一样去举报和揭发以使黑暗暴露于晴天白日之下。此文题目《纳粹的高徒》所言甚是,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只是因了外在的他人和环境,更多的也在于我们自己内心所向,就如同某个故事里说的内心里两只狼激战的狼,哪只会胜是在于你饲养哪一只。但愿我们永远在召唤着每个人天使的一面。用微笑、善良、阳光驱散恶魔的一面,并且你需要有自己坚定的目标。

小说提醒我们,人性要向善,人性的泯灭比失去自由更可怕,害人害己。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955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