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了几碗孟婆汤,你还记得多少事

早年我写过一个《情色电影》影视专题,刚刚我翻开它的目录,里面罗列了我写的将近八十部跟情色有关的电影影评,我甚至在这个专题的基础上,又分出了一个《性沉溺》的影视专题,收集了我将近三十篇影评,这些电影可就比《情色电影》那个专题的尺度要深入得多了。
在为数不多的现在仍在还在运营的平台上,这一类旧文章,虽然都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了,但只要它仍存在着,它就仍会继续产生一定的流量,总会有人去读,人在下面评论,或者直接给我留言,但是我不敢碰它们,因为我知道,只要去稍做修改或者编辑,它们就会重新进入站方的审核流程,并且可能,从此就再也不见天日了。总体感觉,现在在尺度方面的管控,似乎比早年的蛮荒时代要严苛得多。
最近我其实一直想写这一篇,但是我一直怀疑,现在写这篇文章,是否能发得出去,会不会出师未捷身便死,直接胎死于腹中。但是我又老记挂着这事,最近这几天老在犹豫着这事,所以还是写吧,不写似乎总过不了自己那个欲念。
随着原来最主力的那个博客终究湮没于互联网的最后一个回忆的尘埃后,我其实已经放弃了大部分的念想。另一家现在仍在运营史前平台,并且当时也曾经发了一部文章在上面,它有一个页面,会按总的点击量或者评论量或者点赞量之类的人气值去排列我的那些旧文章,而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写影视评论,所以那个页面几乎常年都挂着我那几篇人气最高的情色电影影评。
这次为什么突然会想写这篇文章,因为前几天打开那个App,突然发现上面某一篇原来熟悉无比的布局好像有点变化了,再仔细一看,某一篇文章,突然又消失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触碰了那根敏感的神经,也不知道它仅仅只是从这个页面被撤下,还是跟我那个旧博客一样,会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互联网世界。
我以前写稿子,基本上是用主力平台的站方编辑器直接在线写稿的,写完的时候一键发送,为什么是主力平台,因为那一键发送它就成了首发,当年它甚至能关联到其它的平台上并且自动在首发的同时直接转发到别的平台上去,有些平台,则是我自己转发过去,或者由专门的编辑从我的主力平台上转载过去。
熟知我写作历程的人应该也知道,我经历过几次互联网的平台覆灭,所以大量的文稿发生过丢失,再也寻找不回来,有一些曾经当成是主力平台的网站,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了,那之后,我对网络发文,其实也是心怀芥蒂的,因为我知道,也许哪一天,突然间,可能我曾经写过的所有文字就会消失不见了,并且因为经历过数次,慢慢地我似乎对所有的平台都没有原来的那种信任了。大平台并不代表它的可靠性就会更强,大平台在砍掉某些业务的时候往往更加心狠手辣,反而一些小平台,我们用的业务是它的主业,它反而会相对慎重地对待变革,合并或者并购之后可能产生的对用户的影响。
说一千道一万,使用这些免费平台的唯一好处就是免费,而这也是它仅有的好处,什么时候它把这种免费收回去,甚至它将整个平台都回收回去,我们可能连一句声讨的声音都发不出来。反而那些收费的平台可能会相对更负责任一些,毕竟收费这个行为其实已经形成了某种服务上的契约,那么它们或多或少还会守住那点可怜的契约精神;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这些平台上写稿件的这种行为,有点像是将自己的亲生子寄养到某个福利机构,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祈盼这个福利机构能够一直运营下去,这样你寄养在它那里的孩子位才会有个安身之所,而哪一天它轰然倒地的时候,你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怨言,你甚至会觉得,它能坚持住这么许多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许多年来,我们曾经送别了多少我们曾经无比喜欢过的那些平台和App,取而代之的是另外的一些更有生命力,更新的平台,至于我们能不能适应这个变化,也许就各自安好吧。
互联网后时代,我其实开始把重心转向线下,转向我自己的硬盘了。但是某年某月某日,我的一个主力硬盘烧掉了,那个硬盘里,有我从PC时代开始就一路保存并且积累下来的所有电子文件,有文稿,有图片,有视频,和音频,甚至有某些游戏的存档,也就是说,除了互联网上的那个我,这是一个更真实的我,一个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我,那时候的硬盘不大,大概有几百个G吧,而那一夜,因为停电所以突然间全世界都黑暗了,等到恢复供电的时候,我再打开电脑,发现再也打不开我那台电脑了,送修之后,厂里付来消息说,主板和硬盘都烧了。
我没有想过,那一瞬间的黑暗,会成为永久的黑暗。那一次之后,电子格式的自己,似乎也就完全消亡了,我只剩下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经历过互联网的湮灭,经历过硬盘的彻底覆灭之后,我对大部分的电子产品的有效期开始打上一个疑问,谁说,互联网有记忆,谁说电子格式不会消亡,有时候一觉醒来,也许一切都会消失。
之后我其实放纵了几年,我几乎没有再留下任何电子痕迹了,我不再创作,不再书写,不再收集东西,我像所有的海王一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改变了太多的习惯,我连看电影或者剧集打个分都懒得,因为我不确定,那个打分的App还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哪天起床就收到它的公告说,它再也不提供任务服务了,那么请问,这样的劳作是否还有任何意义吗。不创作,不收集,好像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觉得有可能把自己给留存住呢,这里面,可能不能不提一句NAS,我第一次感觉,有可能我的许多东西,也许能够保存下来。它首先是一个硬盘阵列,然后又会把文件备份到几个硬盘里,一般来说,就算烧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硬盘,它也能完整地还原所有的文件,除非几个硬盘同时都烧了,但是这种概率,要比烧掉单个硬盘低得多。
同时,我写稿的App换成了一个本地的双链笔记App,它的数据库是存在本地硬盘上的,这意味着我不需要任何去替我审批,我可以自由自在地书写,而我的本地的数据库,又会实时地备份到NAS里去,所以理论上来说,我的硬盘可以保障我的日常使用,而NAS又给我又提供了一个安全垫,所以目前来看,似乎颇为安全了。
当然,目前我依旧会发送到网上去,这样相当于是三个备份。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有时候在想,也许一切还是随缘吧,如果缘尽,也就散尽了一切,亦无法追忆了。喝过了几碗孟婆汤,也许,我还记得一些事,但是许多事,也许就让它慢慢地消亡吧。
以上,2025-07-14 15:00:17;乙巳蛇年癸未六月甲申廿日。
头图由Leonardo Lucid_Realism大模型生成。PROMPT: A 3D-rendered dark and misty highway at night, illuminated only by the lone truck's bright, yellowish headlights that cast an eerie glow on the wet asphalt, surrounded by a thick veil of fog that swirls densely around the vehicle,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isolation and mystery, with the truck's chrome accents and metallic bodywork reflecting the faint light, set against a black, starless sky that seems to swallow the road into infinity, with the truck's tires and bumper slightly weathered, and the foghorns softly glowing, on an otherwise empty, desolate road, devoid of any signs of life or civilization.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