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红楼梦》中被迷雾笼罩的人物

一、贾敬的基本信息与呈现
(一)身份与地位
贾敬是宁国府的重要人物,乃宁国公贾演之孙,贾代化次子。他是无功之进士,死后被皇帝授予五品官。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贾府,这样的身份本应使他在家族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家族的中流砥柱,引领家族走向繁荣。然而,他在家族中的实际表现却与这一身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二)原著中的出现频次与方式
在《红楼梦》里,贾敬仅出现在六个章回中。正式露面仅有两次,分别是元妃省亲的第17 - 18回与除夕祭宗祠的第53回。其余几次多是借别人之口提及,如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宁荣两府的第2回,贾敬寿辰与秦可卿之死时他不肯露面的第11回与第13回,以及贾敬宾天的第63回。这种有限的出现频次使得他的形象在原著中显得较为模糊,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引发了读者对他更多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二、贾敬作为家长的失职
(一)违背《弟子规》训诫
按照《弟子规》的要求,贾敬作为宁国府里的长者,本应身先立足,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家风,承担起教育后辈的义务。但他却完全背离了这一准则,对家族事务不闻不问,任由子孙们沾染懒散之恶习,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在贾府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家风的传承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家族的兴衰荣辱。而贾敬的失职,无疑为宁国府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二)子孙的不良表现
1.贾珍的不堪之事
贾珍作为宁国府的继承人之一,在贾敬的放纵下,行为放荡不羁,毫无道德底线。他与儿媳秦可卿的“爬灰”丑事,在焦大醉骂中被揭露出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句骂词虽未明确指出具体人物,但结合上下文和贾府的实际情况,贾珍与秦可卿的不正当关系昭然若揭。这种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严重败坏了家族的声誉,也反映出宁国府内部道德的沦丧。此外,贾珍还在居丧期间,与贾蓉等人大开夜宴,饮酒作乐,全然不顾家族的规矩和礼仪。在秦可卿丧事期间,他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痛和庄重,反而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四处搜罗珍贵的棺木,大肆操办丧事,其挥霍无度的行为令人咋舌。
2.贾蓉的不堪之事
贾蓉在祖父的影响下,同样沾染了一身的坏毛病。他与尤二姐、尤三姐之间的纠葛,充分展现了他的轻薄和放荡。他在尤氏姐妹面前油腔滑调,行为不检点,甚至试图调戏尤二姐和尤三姐。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尤氏姐妹的感情,也进一步损害了贾府的形象。而且,贾蓉在家族事务中也毫无担当,只知道吃喝玩乐,对家族的发展和管理毫不关心。
三、贾敬执意修道炼丹的原因探究
(一)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在封建社会,炼丹求长生不老的风气颇为盛行,许多人都沉迷其中,希望通过服用丹药来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贾敬也未能免俗,他舍弃家庭之乐,执意前往玄真观修道炼丹,就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炼丹之中,对家族的兴衰和子孙的成长置之不理。这种对长生的盲目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贪婪和对生命的恐惧,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愚昧和无知。
(二)逃避家族责任
除了对长生的追求,贾敬选择修道炼丹也可能是为了逃避家族责任。宁国府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如家族内部的矛盾、经济的管理、子孙的教育等。贾敬可能意识到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于是选择了逃避,躲进玄真观,以炼丹为借口,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这种逃避行为,不仅使他自己陷入了虚幻的追求中,也导致了宁国府的管理混乱和家族的衰败。
四、贾敬死因的疑点分析
(一)书中所述死因
原著中记载贾敬是吞丹过度而死。在第63回中,贾敬宾天,玄真观的道士们向尤氏报告说他“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这一死因看似明确,但其中却存在着许多疑点。
(二)可疑之处
1.道士们的慌张表现
当尤氏询问贾敬的死因时,玄真观的道士们显得十分慌张。这种慌张的表现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否隐瞒了什么真相。他们的慌张可能暗示着贾敬的死并非如他们所说的那样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2.与秦可卿判词的关联
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似乎暗示着宁国府的祸端与秦可卿的事件有关。而贾敬的死与秦可卿的判词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也许贾敬的死并非偶然,而是宁国府一系列悲剧事件的一部分,是家族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五、贾敬与宁国府“造衅开端”的牵连
(一)家族衰败的根源
贾敬对后代缺乏管理,导致子孙们挥霍无度、放纵不羁,这是宁国府“造衅开端”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不作为使得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败。正如俗语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贾敬作为家族的长辈,他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了子孙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具体事例体现
除了前面提到的贾珍和贾蓉的不堪之事外,宁国府在经济上的挥霍无度也与贾敬的失职密切相关。乌进孝上贡时,我们可以看到宁国府的经济状况已经十分紧张,但贾珍等人依然不懂得节俭,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这种不顾家族经济实力的挥霍行为,加速了宁国府的衰败。而贾敬作为家族的长辈,对此却视而不见,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加以制止和纠正。
六、尤氏操劳贾敬丧事背后的隐喻
(一)尤氏的艰难处境
在贾敬宾天之后,尤氏一人操劳他的丧事。这一情节背后有着深刻的隐喻。尤氏在宁国府的地位较为尴尬,她虽是贾珍的妻子,但在家族中却没有太多的话语权。面对贾敬的丧事,她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这显示出她的无奈和艰难。她既要操办丧事的各项事宜,又要应对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纷争,可谓是心力交瘁。
(二)家族的衰败象征
尤氏一人操劳丧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宁国府的衰败。在过去,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办丧事本应是众人齐心协力、热闹非凡的场面,但此时却只剩下尤氏一人苦苦支撑。这表明家族内部已经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暗示着宁国府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即将走向衰落的深渊。
七、贾敬相关的四大谜团
(一)出身之谜
贾敬的生母在原著中隐去,这引发了读者的诸多猜测。生母的隐去是否为祸端呢?在封建社会,家族的出身和背景对于一个人的地位和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贾敬生母的不明,可能暗示着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存在某种不稳定因素,也可能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这种出身的不确定性,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可能是宁国府一系列问题的潜在根源。
(二)出家之谜
贾敬出家与道士们在一起炼丹求长生不老,然而越求什么越是不得。他的出家行为看似是对长生的追求,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逃避家族责任外,也许他在家族中遭遇了某些挫折或困境,使得他对尘世感到失望,从而选择了出家。但他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最终不仅没有让他获得长生,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三)无功之谜
贾敬身为进士,却无功,这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进士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通常会有一定的仕途发展和成就。而贾敬却没有任何功绩可言,这可能与他的个人性格和选择有关。也许他对仕途并不感兴趣,或者在官场中遭遇了挫折,从而放弃了追求功名。但无论原因如何,他的无功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迷失和失败。
(四)死亡之谜
贾敬宾天用“宾天”一词,而“宾天”通常用于帝王或达官贵人之死。这是否暗示着他的真实身份呢?结合秦可卿的判词与删节互为矛盾的情况,贾敬的死亡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他的死也许并非单纯的吞丹过度,而是与家族的某些秘密和权力斗争有关。这一谜团为《红楼梦》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吸引着读者不断去探究其中的真相。
八、关于贾惜春的疑问
(一)贾惜春与贾敬的关系
文中缺乏贾敬关心贾惜春的描写,虽然贾珍与贾惜春被认为是同胞兄妹,但他俩的父亲是否为贾敬,文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如果他们确实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关系,那么贾惜春的身世就更加复杂了。
(二)焦大骂词的嫌疑
焦大口中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除了前面提到的贾珍与秦可卿的“爬灰”嫌疑外,“养小叔子”的嫌疑对象也引发了读者的猜测。由于贾敬已出家,贾珠已死亡,在这种背景下,究竟是谁涉及到“养小叔子”的丑事,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这一疑问也进一步加深了宁国府内部的神秘氛围和复杂关系。
九、宁国府造衅开端的责任归属
综合以上分析,宁国府造衅开端的责任主要在于贾敬。他作为家族的长辈,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对子孙的教育和管理缺失,导致了家族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他的逃避和不作为,使得宁国府在他的放任下逐渐走向衰败。同时,他自身对长生不老的盲目追求和一些神秘的行为,也为家族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隐患。当然,贾珍、贾蓉等子孙的不肖行为也是宁国府衰败的重要因素,但追根溯源,贾敬的失职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贾敬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也为我们揭示了宁国府衰败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贾敬的分析和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