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一来,甄母撒腿就跑,可不是怕被发现长得更像纯元
甄嬛母亲第二次进宫,一听皇上来了,立刻出宫。
皇上调侃:朕有这么吓人吗?都把丈母娘吓跑了。

弹幕里飘过:甄嬛母亲才是最像纯元的人,她是怕被当成【纯元周边】收走。
我觉得大家想多了,皇上不可能这么做。
首先,甄母早就嫁给甄远道,是臣子之妻。
皇上在朝堂上的形象是贤君,不可能因为甄母长得像纯元,就下手收集,岂不是损毁了他明君的形象。
比起江山社稷,纯元都不够分量,更别说年纪大的【纯元周边】甄母了。
其次,甄嬛是皇上宠妃,甄母是皇上丈母娘。
虽然甄母的年纪跟皇上差不多,但两人的辈分在那,是礼法不可逾越的。
所以,就算皇上产生了【非分之想】,最多也就是感慨一下【长得像】而已。

最后,皇上跟甄嬛情意正浓。
华妃被除掉了,甄嬛是皇上在后宫最喜欢的女人,不仅长得像纯元,而且是纯元的升级版,比纯元更有智慧。
两人情意正浓的时候,是不会着急收周边的。
后宫多一个人,金钱成本就会高很多。
更别说还要在道德上被谴责,群臣更会反对,说不定还失去甄嬛这个周边,这么亏本的事儿,皇上是不会干的。
既然皇上不会收集甄母这个【纯元周边】,为啥一听皇上要来,甄母立刻跑出宫呢?
无非就是不想见皇上。
那为啥不想见呢?
其实在剧中甄嬛已经给了皇上标准答案:外命妇不宜面圣,恐失了规矩,父亲嘱咐,不宜宫中久留,怕招惹闲话。

一是怕不符合规矩,二是怕给甄嬛找麻烦。
华妃刚倒台,甄嬛父亲有功被晋升,她又得圣宠,一家子正是风光的时候,越是此时越要小心谨慎。
《道德经》有云: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此刻她们更要守规矩,格外小心谨慎,因为所有人都在拿着放大镜,找错处,好大做文章。
母亲这么做是为了甄嬛不出错,省得被有心人揪住不放。
她不求女儿圣宠不断,只要平安自保即可。
比起母女互诉衷肠,还是各自安好更重要。
除此之外,就是她该跟甄嬛说的已经说完了,也没有其他要交代的了。
就算还想说几句,皇上来了,她们母女也没办法说体己话,还不如快点出宫。

别人家都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
甄母别说看了,听闻女婿过来,撒腿就跑。
毕竟这个姑爷是皇上,不是一般人家。
那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既然入宫风险这么大,得处处小心谨慎,为啥甄母还要入宫呢?
也不全是为了见女儿一面,而是不得不入宫。
入宫见已经为妃子的女儿一面,那是皇上给的荣宠,你不能不要,不要就是打皇上的脸,更严重的是抗旨。
后果就不用说了,到时候,被连累的亲属,都得骂你。
风光的时候,我们没捞到好处;惹怒皇上,我们成了垫背的,不骂才怪了。
入宫虽然有风险,但是不来也不行。
所以,入宫为妃,不管得宠不得宠,都很难。
不得宠的,根本见不到家人;得宠了,见到家人也说不了两句话,就分别。
还得时刻想着规矩,不能行差踏错。

可即便如此小心翼翼,甄嬛还是没有躲过皇后的【暗箭】,甄家亦受到牵连。
她在宫里禁足,流朱惨死,家人被发配宁古塔。
不过也好,让她知道自己不过是纯元替身,爱情的美丽泡沫碎了,恋爱脑也醒了。
痛苦既可以让人消沉,也容易让人清醒。
很庆幸,甄嬛是后者,她清醒地选择去甘露寺,不是赌气,而是博弈。
用自己的离开,给女儿胧月换皇上的优待。
这世间的事,你再小心翼翼也有躲不过【暗箭】的时候。
我们能做的是中了【暗箭】后,接受现实,在痛苦中思索:命运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此,得失亦坦然,皆有利于我。
大家好,我是@琪琪妈有话说(琪琪妈的成长经 ),关注我,锁定精彩,不走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