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进巴洛克艺术吧

      让我们走进巴洛克艺术吧

手法主义【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变形和不协调的空间表现,以及夸张的细长比例人物等。这种风格反抗了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的古典平衡,通过扭曲的人物形象和古怪的空间表现来达到戏剧性的效果。】继续发展就进入“巴洛克”(Baroque)时代。

关于这个单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来自逻辑学术语“Baroco”,暗指“荒谬的”或“可笑的”;另一种说法认为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畸形的珍珠”。

不过,不论哪种解释,听起来都不像是一种赞美。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盛行的时候,法国人用这个词来贬低之前从意大利兴起的那种被认为是无节制和高度装饰的建筑和艺术形式。

当然,时过境迁,就像意大利人给法国建筑所起的“哥特”这个词早已失去贬义用法一样,法国人给意大利建筑所取的“巴洛克”也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此后,也都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凡事持续太久都会令人生厌,即使完美持续太久也是如此。

自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的劳仑齐阿纳图书馆和罗马的卡比托利欧广场中向古典规则、理性和秩序发起挑战——米开朗基罗因此荣获“巴洛克之父”的头衔——之后,新一代的建筑师们继承了前辈们富于创造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并加以发扬光大。

此后的他们打破了在规则、秩序、基本几何关系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传统理念的束缚,事实上,这些传统理念也都是前人创新的成果。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贝尼尼宣称:“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

并且,与此同时,另一位大建筑师瓜里尼则说:“建筑学可以修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法则,并发明出新的法则。”

“他们完全从对古典主义者的俯首听命中解脱出来,去接受大胆、幻想、变化、对形式方面的条条框框的排斥和舞台效果的变化无穷,接受不对称性和混乱,接受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园林艺术以及水景等的交织配合”,从而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虽然在许多方面也存在争议的历史时期。

并且,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人文主义思想抬头和宗教改革运动都促使罗马天主教会努力加强对仍然信奉罗马天主教地区的控制。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巴洛克艺术的出现恰好适应了天主教会的需求,使罗马再次成为楷模。

正如贝尼尼所说:“艺术的力量可以使教皇、王子及所有民族的人民由衷地拜倒在地”,巴洛克艺术那种“一反文艺复兴阳春白雪”性格的具有强烈激情动荡而壮观的空间造型,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权力属于我,人们必须崇拜我、畏惧我、尊重我”,从而有力地激发信徒的虔诚与奉献精神,达到为天主教信仰和教皇权威服务的目的。

确切来说,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以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国家。

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体现,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

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严格意义上来说,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畸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

但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并且,西方都市计划的历史是从巴洛克时期开始的,那时最醒目的建筑物是教堂与宫殿。

建筑师认为建筑物是根据许多要求塑造成形的一个独立的总体,所以巴洛克建筑通常看来就像一尊大型雕塑。

如果,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画成平面图,其共同特点是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而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以及从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变化而来的更为复杂的图形。

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

文艺复兴建筑如同现代建筑一样,是以简单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而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

与此同时,巴洛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通奏低音,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一半低音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大管等器乐演奏,而键盘乐器、琉特琴则填充和声。

第二,协奏风格,“协奏”原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的对比效果,后来它被运用到器乐作品中,一个乐器与一组乐器、一组乐器与乐队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形成对比效果。这种风格是巴洛克时期管弦乐作品出的常见特征。

第三,即兴处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鲜明特点体现在它的即兴风格上,主要表现在和弦的填充性处理,装饰处理,主题变化和终止式运用等方面。

最后,情感因素,17世纪的作曲家希望在音乐中更多地注入情感,因此从音乐的各种素材着手,进行探索和试验,寻求音乐表现各种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于是音乐史上首次出现了表示作品速度、情感和力度的标记。

并且,巴洛克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那可是丰富又特别的一段,当时,英国的巴洛克音乐在整个欧洲地位非常之高,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很有表现力,作曲技巧也有创新,非常有名。

最重要的是,在英国的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时,威廉·卡特是那个时期英国键盘音乐的关键和代表人物。

他是个很厉害的键盘乐器演奏者和作曲家,在巴洛克音乐范畴里搞了不少创新。

他的键盘作品像《奉献奏鸣曲》《组曲》啥的,体现出他在和声以及复杂编排方面的独特看法。

卡特的作品把巴洛克音乐的繁杂性和表现力融合到了一起,彰显出他的本事和创造力。

他的创新和本事对往后的键盘音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给后来的音乐家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参考。

作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三巨头,更是享有盛名。

巴洛克音乐的“三巨头”分别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和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他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包括声乐和器乐作品,宗教音乐、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等。

巴赫在德国森纳赫小镇的一个音乐世家出生,他的音乐融合了多种风格,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巴赫风格。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是英籍德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他的作品包括40多部歌剧、32首清唱剧等。

亨德尔对音乐的最大贡献是将歌剧、清唱剧以及两种题材结合的商业化、娱乐化,使清唱剧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斯卡拉蒂是意大利作曲家,他在键盘音乐上运用了大胆的创新手法,突破了当时的创作规则。

斯卡拉蒂创作了500多首键盘奏鸣曲,展现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其作品融合了两段曲式的结构、丰富的和声与大胆的伴音体系运用,具有强烈的西班牙异域风情。

这三位音乐家在巴洛克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首历史,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致为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

其最早的表现出现在意大利,而在某些地区,如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后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此后,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在18世纪随着其独特风格的转变而结束。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21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