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可读通的极简白话《论语》之七 述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7.1【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传承而不创新,坚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聃、彭祖。”
【说明】在孔子眼里,只有思想创新,才算是创新。
7.2【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觉)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面对疑惑,能够拨云见日;觉悟真理,能不骄傲自满;教诲他人,能不知疲倦,如果离开这三点,我又算什么?”
【说明】孔子认为自己还没做到“立人、达人”。
7.3【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媾),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翻译】孔子说:“称许‘道’却不能用于实践,觉悟‘道’却不能重新建构自我,听到适宜的做法不能马上照做,有错误和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忧愁的内容。”
【说明】从悟道到行道,再到证道,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7.4【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翻译】孔子闲居,穿着整齐似有敬畏,态度悠闲自得其乐。
【说明】安然快乐。
7.5【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翻译】孔子说:“太过分了!我的衰老。好久了呀!我不再梦见周公。”
【说明】孔子相信感应的力量。
7.6【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翻译】孔子说:以悟道证道为志向,以获得感为目标,以共建共享为准则,活动于六艺之中。
【说明】这是孔子的教学方向和原则。
7.7【原文】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翻译】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的,我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说明】行拜师礼的,一定教。当面求教的,也一定教。
7.8【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不到急欲明白尚未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开导他;不到急欲说出尚未能说的时候,就不要点拨他。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为他举例子了。”
【说明】教学需要因势利导,啐啄同机。
7.9【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翻译】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说明】“恕”就是体贴对方。
7.10【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翻译】孔子在这一天吊哭过,当天就不再唱歌。
【说明】如果不吊哭,那么就天天歌唱。
7.11【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好好干,不被用就藏起来,只有你能和我能这样吧!”子路听后,心中不高兴,说:“老师若率领军队,愿与谁在一起呢?”孔子说:“徒手打老虎,赤身趟大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一介武夫,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共事的是那种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又能完成任务的人。”
【说明】只要还有一点自恃,就没有达到“毋我”。
7.12【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翻译】孔子说:“如果财富值得追求,即使做地位低下的市场守门人,我也去做。如果财富不值得追求,那就追求我喜欢的(道)。”
【说明】富贵与心灵安顿无关,所以不值得追求。
7.13【原文】子之所慎:齐,战,疾。
【翻译】孔子一生最慎重对待的事情有三个:斋祭,战争,疾病。
【说明】斋祭是“敬畏天”和“感恩祖上”的具体活动,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根本所在。
7.14【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翻译】孔子在齐国听到演奏《韶》乐,很久尝不出肉的滋味,说:“没想到音乐的最高水准,是这个样子的。”
【说明】音乐艺术有类似宗教的感化作用。
7.15【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翻译】冉有问:“老师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嗯,我马上去问问他。”子贡进入孔子的住处,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又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寻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对卫君父不父、子不子的现状有看法)不会帮助卫君。”
【说明】子贡闻一知三。
7.16【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这中间了。不合适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说明】孔颜之乐,与富贵无关。
7.17【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翻译】孔子说:“假如给我几年的时间,在五十岁前学《易》,就能保证出仕期间(五十岁到五十五岁)不犯大的错误。”
【说明】孔子自认“有大过”,是堕三都呢?抑或是离鲁呢?
7.18【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翻译】孔子有的场合讲官话,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官话(普通话)。
【说明】学习普通话,还是很重要的。
7.19【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楚国大臣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勤于悟道,连吃饭都忘了;乐于证道,把一切忧虑都忘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如此而已。”
【说明】孔子的幸福观是超越物质世界和情欲世界的。
7.20【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而是喜欢古人留下的间接经验,印证其中的‘道’罢了。”
【说明】强调后天努力的重大意义。
7.21【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翻译】孔子从不议论怪异、超自然力、悖乱、鬼神之类的事。
【说明】把常态的事物弄明白了,就不寻常。
7.22【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多人一起做事情,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的优点跟随(学习),选取他们的缺点反思并改正自己。”
【说明】普通人择其善者而妒之,其不善者而笑之。
7.23【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翻译】桓魋驱逐孔子离开宋国。孔子说:“我的德是上天赐给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说明】孔子为稳定随众之心,才说了这样骄傲自满的话。
7.24【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翻译】孔子说:“诸位认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我真的没有隐瞒什么。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可以告诉你们的,这就是孔丘。”
【说明】君子坦荡。
7.25【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翻译】孔子对弟子们施以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学文以知道;二是实践以行道;三是内化以忠道;四是诚信以合道。
【说明】孔子学说的主旨:用“仁”支撑“道”,用“礼”来落实“道”。
7.26【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翻译】孔子说:“圣人,我没见到,能够见到努力成为圣人的君子,我就满意了。”孔子说:“纯善之人,我没见到,能够见到努力向善永不放弃的人,也算是不错了。‘无’可以成就‘有’;‘虚’可以招致‘盈’;‘约束’才会获得‘安定’,这些道理很难懂吗?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说明】大道理很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到生活中去。
7.27【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翻译】孔子钓鱼但不一网打尽,射鸟但不射鸟窝。
【说明】与自然和谐相处。
7.28【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翻译】孔子说:“或许有人啥也不懂就开始做事情,我从来不这样。多听,选择更优的努力方向;多看,把握流程和要点,知识就是这样产生的。”
【说明】聪明人通过多听、多看,把难解的“填空题”变成了易解的“选择题”。
7.29【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翻译】陈、蔡‘两不管’地带的互乡人,不讲理,难沟通。那里的年轻人却得到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迷惑不解。孔子说:“我赞许他的进步,不赞许他的倒退。何必太过分呢?人家洁身以求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身求进,不要死抓住他们的过去不放。”
【说明】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孔子仍能做到有教无类。
7.30【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孔子说:“仁遥远吗?我想仁,仁就来了。”
【说明】仁就是完成社会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件仁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
7.31【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 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翻译】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说完就走了,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姓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明明同姓不可以结为夫妻,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说明】孔子面对不同意见的态度,值得学习。
7.32【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翻译】孔子遇见唱歌好的人,一定会请他反复地唱,同时跟着伴唱。
【说明】音乐家的作派。
7.33【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翻译】孔子说:“谥号文?不敢当呀不敢当,我只是个普通人;实践以行道,成为真正的君子,我还没有成功!”
【说明】谦虚永远是正确的。
7.3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翻译】孔子说:“如果说‘圣’和‘仁’,那我是不敢当的。不过,学道悟道永不厌烦,教人求道永不疲倦,那可以说差不多吧。”公西华说:正是这个,弟子都学不来呀。
【说明】死后被称为“学者”就是莫大荣誉。
7.35【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翻译】孔子担心自己的病情,子路请求用巫术祈祷。孔子说:“有用吗?”子路答道:“有用!《诔》文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的祈祷有好长时间了(并没有效果啊)。”
【说明】孔子否认祈祷的作用。
7.36【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翻译】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鄙陋。与其越礼,宁可鄙陋。”
【说明】华夏族每次衰败,都伴随着精英集团的奢侈、糜烂。
7.37【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说明】君子超然物外。
7.38【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翻译】武力值爆表的大个子孔丘,他给人的感觉如下:初次接触平易近人;深入接触却不可冒犯。结交之后令人敬畏;细细琢磨,这种威严的背后是“非暴力”的。这或许是“谦恭而安详”的人格造成的吧。
【说明】只有心灵安顿的人,才能有如此表现。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10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