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边与听写》:费兰特的写作地图

大家好,这次推荐的《页边与听写》来自埃莱娜 · 费兰特应邀在大学演讲 (由他人代读)的几篇演讲稿。费兰特在这些演讲中回溯了自己从读者到作者自然的转变,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作者,还有关于叙述视角等写作技巧的比较,收录的几篇演讲稿中,可以看出演讲的受众主要是对写作阅读感兴趣的公众,有很精彩的关于天分与勤奋的辩证讨论,而作为女性主义颇具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埃莱娜也在演讲中展现了自己作为“不一样的声音”怎样逐步确认评价自己手中作品的新标准。

一开始,费兰特就指出,写作在是一件艰难的事,需要捕捉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真实,而主观世界,是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充满幻想等思绪,作者需要做的事,不仅仅是记录,更需要去“揭示”,将有可能转瞬即逝的瞬间捕捉下来,防止变成模糊的回忆。在大多数青少年时期,费兰特对自己的作品都不算有信心,在她脑海中自己对照的伟大作家几乎都是男性作家,以女性身份成为一流作家的野心时常带给她持续的焦虑。但随着她继续学习,她看到了更多激励自己的作品,包括几百年前女性作者流传的作品。其中她非常印象深刻的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加斯帕拉的《诗集》中有这样几段打动她的诗句:“假如像我这样卑劣、懦弱的女人/内心可以燃起这么崇高的火焰,/为什么我不能从这世间,汲取一点风格和灵感?/唉,若是我天资不够/那也应由奇迹出现/可以打破、穿越,最后抵达。” 费兰特从她的笔下看到了一种冲破束缚的勇气,意识到去写因为写作的痛苦也是一个值得去写的主题。

在学校的写作训练中,费兰特发现自己不能够完全自如展现自己内心所想,即使自己能去符合标准赢的赞扬,她把写作分为“精心算计、平静、顺从的写作”与“燃烧火药、制造火花”的写作,费兰特既重视自己对于偶然到来灵感的狂喜,也知道完成一部长篇的耐心不可或缺。由伍尔夫 · 弗吉尼亚启发,她意识到写作中的自己与日常生活的自己处于不同的维度,在写作时身体内部有另一个人的声音支配着笔下的世界,难以抑制。

在开始写作小说初期,费兰特选择了类型文学,因为有许多现有的参考可以帮助年轻作者养成写作的习惯与构思方法,而很快,她发现类型文学不足以满足她所要表达的内容了,她开始寻找一种自己的风格。在正式投稿阶段,费兰特开始总结自己写作的主要经验,其中,她从第三人称视角转向第一人称视角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因为第一人称可以更加强烈展现主观感受。同时,作者对于故事背景的知识储备,比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方面可以达到具有迷惑性的真实效果。而在领域选择上,费兰特最终选择了现实主义的流派,希望写出具有真实感的故事。

在出版《烦人的爱》和《被遗弃的日子》后,主人公的处境都比较封闭,而费兰特对现实主义的狂热追求渐渐消退,只剩下对真相的追求。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性是主人公可能在最后陷入一种非常唯我的处境,在读到汉娜 · 阿伦特的一段对话后,她发现了一句很有启发性的一句话:“必要的另一人,就是一个具体的存在,是另一个人,脆弱、不可替代,也无法判断。”另一个视角的突破,是那不勒斯四部曲莱农和莉娜两人共同史诗的开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叫《我的天才女友》,而最初这部小说的标题是《必要的朋友》。看过这个系列的读者往往不能明确小说中的莱农还是莉娜谁才是对方眼中的天才。在四部曲中,莱农的身份是作家,而莉娜从来没有发表过文字,却被莱农认为莉娜实际上写得远比自己更好,费兰特也没有在书中展现任何莉娜的作品,而两人的写作和人生在不同方面都呈现出合二为一的效果:莱农把自己通过勤奋得来的成果归功于莉娜的天分,而莉娜通过莱农的影响力去在现实的那不勒斯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社会

谈及这本书,费兰特指出两个人完成了童年时一起许下的心愿,写下一本书,而这个结局并不在她最初的构思中出现。在最后,费兰特推荐了但丁的《神曲》,以及在整个系列中作为神圣象征的贝雅特丽齐。但丁有着用文字进入他人内心世界的才能,费兰特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在她的眼中,但丁的写作是女性的写作,他自己把自己比作女祭司,也有异常敏感的感受力。贝雅特丽齐是但丁在现实生活中相识的女性童年好友,而在书中,但丁把她的地位提高到与上帝同等。贝雅特丽齐与其他同时代的女性角色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智慧和口才,她可以作为精神导师指导书中的我,而“我”对她的爱和朝圣密不可分,而历史上的贝雅特丽齐也因此获得了永恒的声誉。作者意识到,但丁塑造了一个女性的神,她拥有集人类所长的所有特质而且德行高尚,在古代这样的塑造无疑很惊世骇俗。而费兰特有勇气把“我”的朋友称为天才,正是在前人阶梯上前行的例证。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4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