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我做了一套员工考勤绩效管理系统!

有一段时间,公司老板天天念叨一句话:

“人都来了,但绩效拉不开差距;考勤也有,但谁摸鱼谁拼命看不出来……这不行啊。”

HR听了直冒汗:说到底就是两个问题—— 考勤能不能清楚?绩效能不能量化?

说实话,这种“看似简单”的需求,最容易难倒中小企业:

没有IT团队、没有预算、没有复杂的HR系统,也没有绩效顾问来帮忙建模型。

但问题是,老板想看,员工也想有公平机制,不能拖。

那怎么办?

我自己就是从这个坑里摸索出来的。用了两个小时,搭了一套“轻量级考勤 + 简洁型绩效”的小系统。

注:本文示例所用方案模板:简道云绩效管理系统,给大家示例的是一些通用的功能和模块,都是支持自定义修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里面的功能。

虽然不是那种大厂级的HCM系统,但基本满足这三点:

  1. 员工操作简单,愿意用
  2. 数据自动沉淀,随时导出
  3. 老板要看报表,点几下就有

这套方法,我今天就不藏了,一步步拆开讲,不强调软件品牌,也不搞“功能海报”,咱们就说实话、讲实用。

一、很多公司的考勤绩效问题,根本不是没系统,是没理清逻辑

在动手搭系统之前,我花了半天时间去梳理内部的实际痛点,发现“乱”的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流程逻辑本身。

先看考勤这边:

  1. 有些人上下班打卡,有些人忘记;
  2. 外出、加班、请假靠微信群报备,HR天天去核实;
  3. 迟到早退算不算半天工资?规则不统一;
  4. 出勤数据月底才对,一堆表,一堆Excel,累!

再看绩效这边:

  1. 年终评一次,平时没痕迹,大家都说“凭感觉评分”;
  2. 每个月都说要评,但没人愿意填,觉得麻烦;
  3. 部门间维度不同,没法横向比较;
  4. 没有评分规则,也没有绩效结果的联动机制(比如奖金/调薪)

一句话总结:“大家都在做,但都做得不系统。”

所以第一件事,不是上工具,而是先把逻辑理清楚:

考勤要解决“人来没来、时间准不准”;绩效要解决“谁干得多、干得好、有据可查”。

二、考勤模块怎么搭?不复杂,就四个核心要素

我们直接拆开讲,怎么在一个低代码平台里搭建“考勤系统”,重点看这四个动作:

第一步:搭一张打卡表单(上下班记录)

别搞太复杂,就几个字段就行:

  1. 员工姓名(自动识别当前用户)
  2. 部门(系统读取)
  3. 打卡类型(上班/下班/外出打卡)
  4. 打卡时间(自动获取)
  5. 地理位置(选填,但可以配置范围限制)
  6. 备注(可写事由)

员工打开手机小程序,一点打卡,数据就入库了。 如果公司支持钉钉/飞书打卡,也可以考虑把数据同步过来(或定期导入)。

第二步:建立一个“请假/加班/外出”申请流程

打卡数据之外,其他“考勤合理缺口”也要能申请,比如:

  1. 请假申请(年假/病假/事假)
  2. 加班申请(可提前报或事后补)
  3. 外出申请(客户拜访、采购等)

这几个流程用统一模版做表单+审批,走标准的审批路径(直属上级 → 人事)就行。

系统自动判断谁在流程中,自动记录事由、时间段、状态,不再靠HR人工“翻聊天记录”去补录。

第三步:用数据表做“每日考勤汇总表”

这个模块最重要。

用打卡数据 + 请假/加班/外出审批数据,整合出一张“每日员工考勤表”,字段比如:

通过设置公式或逻辑判断,系统自动识别:

  1. 缺卡
  2. 迟到早退
  3. 超时加班
  4. 请假类型
  5. 是否异常

这一张表,HR月底一导出就能算出:

  1. 出勤天数
  2. 缺勤情况
  3. 加班小时数
  4. 请假明细

第四步:设置提醒机制+员工查阅

为了让大家愿意用,操作流程要顺:

  1. 系统每天定时提醒打卡(或缺卡提醒);
  2. 打卡数据员工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历史记录;
  3. 异常记录会发送到主管审批页面,自动流转。

一来提升使用率,二来员工也不会担心“我到底有没有被扣工资”,信息公开、逻辑清晰。

三、绩效模块怎么搭?要兼顾“灵活性”和“可量化”

再说绩效部分。

很多中小企业绩效体系“形同虚设”,不是没人做,而是做起来就变成了“表演型评估”:

“上个月工作表现如何?”

“……挺好的。”

那怎么办?我选的是一个“月度+季度结合、目标+打分结合”的方式,简单易落地。

可以拆成三个子模块来搭建:

第一步:绩效目标设定(员工自评+上级确认)

每月初或每季度初,让员工填一个表单:

  1. 本月核心工作内容
  2. 要达成的目标(定量/定性)
  3. 是否有协作部门
  4. 个人打分预期

提交后走一个“确认流程”,直属上级可以调整目标或备注期望。

这样避免了“我以为的重点”和“老板希望的重点”不一致。

第二步:绩效评估打分(分维度+可量化)

到了月末/季末,员工和主管分别填写评估表。

可以设置打分维度,比如:

  1. 工作结果(40%)
  2. 工作过程(30%)
  3. 协作沟通(20%)
  4. 创新/主动性(10%)

每一项都设置打分区间(1-5分)+ 描述说明,避免主观臆断。

主管填完后,系统自动计算总分、得分等级(比如A/B/C),并汇总到绩效看板中。

第三步:绩效结果联动 + 数据沉淀

绩效分出来后,可以做到以下几件事:

  1. 系统自动归档每月绩效数据
  2. 和奖金、调薪、晋升申请挂钩
  3. HR可以按部门、岗位、绩效等级出分析报表

比如:

这样一来,“绩效”不再是虚的,而是跟“数据、结果、激励”全部连上了。

四、上线后的效果:员工少了抱怨,管理多了底气

系统用了一段时间,明显感觉:

员工反馈:

  1. 打卡方便多了,能自己查记录;
  2. 绩效评估有过程、有解释,不再觉得“凭感觉定等级”;
  3. 提前设目标,月底复盘对自己也有帮助。

管理层反馈:

  1. 一看看板就知道谁考勤稳定,谁波动大;
  2. 绩效数据可以留档,年终盘点有依据;
  3. 奖金发放有理有据,公平感提升。

HR反馈:

  1. 不再每天催打卡、催填绩效;
  2. 出勤+绩效报表点几下就有,极大省力;
  3. 一整套数据闭环跑起来,提升专业度。

六、最后总结一句话:

考勤要“对得清”,绩效要“评得准”,系统要“用得顺”。

很多人觉得搭考勤绩效系统是技术活、专业活,其实不是。 最懂流程的人,就能做最合适的系统。

你不需要会代码,不需要花钱定制,不需要一次做成100分。

你只要先迈出第一步,做一个员工愿意打卡、主管愿意评分、老板能看得懂的数据面板——这就已经赢了一半。

两个小时,我就搭出了第一版系统。 你试试看,搞不好,一个小时你就能上线你的版本。

从“有据可依”的那天起,企业的人效管理,也就真正动起来了。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49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