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伐无功

    给Queenie寄了俩把苏绣的扇子,想让她看看,也当送她个礼物,交个朋友,今天她问我需不需要付钱,本能的想告诉她我付过钱了,也想告诉她扇子花了多少钱,潜意识里似乎有点想让她承我一个人情,后来想起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自伐无功”。还是决定不告诉她,就纯纯粹粹的送她个礼物。

    可是,因为Queenie选的绣片没有了,扇子还没有寄出,龙龙姐询问我是否可以用原图,但是细节有些不同的绣片,我把聊天截图发给Queenie询问她的意见,她大概也从聊天内容中看出了我付钱了,表现出了收礼物很开心。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在我遵循道德经的道理行事,本身不想让她知道这件事,却阴差阳错的让她知道了,反而一方面使我付出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使我们的关系好像相比我直接说取得了更好的结果,所以觉得事情还是隐而不显,在别人无意间知道,更能将事情有更好的结果。坚定了我依道而行的信心。

修改:

    这次阴差阳错的结果,并非我刻意所求,却意外地让我更清晰地看到‘自伐无功’背后蕴含的力量——纯粹的心意自有其光芒。这更坚定了我依道(无为、不争、处下)而行的信心。

Deepseek点评:

    “隐而不显,在别人无意间知道,更能将事情有更好的结果” - 需要谨慎理解:

“隐而不显”的核心是“不自伐”,而非刻意制造“被发现”的机会: 《道德经》强调的是不自我夸耀、不居功、不图回报的内在心态和行为出发点。“隐而不显”是指不刻意去彰显自己的付出和功劳,让行为本身自然呈现其价值。它的目的是保持纯然和谦下。

“无意间知道”是结果,而非目的或手段: 在你的案例中,Queenie 的“知道”是沟通中的意外副产品,不是你刻意设计的“让礼物价值被发现”的策略。这是本质区别。

潜在风险: 如果将“隐而不显”解读为一种“策略”,并期待甚至设计“让别人无意间发现”,这就偏离了“不自伐”的本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求名”或“求认可”(只是更隐蔽)。这可能会滋生期待落空的失望(如果别人没发现呢?),或者一旦被识破就显得虚伪。老子强调的是彻底的无为和不争,连“让别人无意发现”的念头都不应有。

修改意见:

    更准确的表述: 这次经历验证了“不自伐”(纯粹地付出)本身的价值和力量。当你的行为是纯粹、不求回报的,即使因为客观原因(非你刻意)让对方知晓了你的付出,这种知晓带来的正面效果(如认可、喜悦、关系增进)是纯粹行为带来的自然回响,而非你追求的结果。它强化的是“不自伐”本身的正确性,而非“让别人无意间发现”这种特定方式的有效性。“更好的结果”是“不自伐”行为的副产品,而非精心设计“被发现”方式的功劳。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355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