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人活一世,喜欢最大。如果心中藏着喜欢,这一辈子就过得没那么苦。

王潮歌,中国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舞台剧导演之一,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专业,以“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开创者闻名。她与张艺谋、樊跃并称“印象铁三角”,其作品打破传统舞台边界,将山河湖海化为剧场,更以“戏剧幻城”重塑文化沉浸体验。她的艺术生涯始终践行“喜欢最大”的人生哲学——用极致的热爱对抗世俗的苦,让生命在创造中沸腾。以下从多维角度解析这位传奇导演。

🎭 一、人物简介:不疯魔不成活的“疯系”导演

艺术标签

实景演出革命者:2004年《印象·刘三姐》是她艺术生涯的里程碑,将600多名农民演员撒入漓江山水,首创“人与上帝共同创作”的演出模式——晴雨云雾皆成舞台插曲,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从地球任何地方买机票来看都值得”。

戏剧幻城缔造者:2019年起推出“只有”系列,如《只有河南》《只有红楼梦》,以迷宫式空间设计颠覆观演关系。例如《只有红楼梦》包含108个情境园林和21个剧场,观众可穿越270年时空与文学灵魂对话。

个性特质

反叛世俗:拒绝被“贤妻良母”标签束缚,女儿出生十天后重返工作岗位。直言:“我凭什么要把自己弄圆乎?累死了!”。

疯魔美学:自诩“疯系导演”,在中国传媒大学演讲时高呼:“拿这一百多斤儿,生命——我跟你拼了!”主张热爱是抵御苦难的核心技能。

🏞️ 二、代表作品:从山河舞台到心灵迷宫

王潮歌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逐步突破物理与心理的边界:

“印象”系列(2004-2012)山水实景史诗

《印象·刘三姐》:以12座青峰为幕布,白纱少女舞于江面,首创“每场都是新的”动态美学110。

《印象·丽江》:在海拔3100米雪山上,纳西族汉子用高原红的脸颊与粗粝歌声撞击灵魂14。

“又见”系列(2013-2016)情境体验剧

《又见平遥》:观众穿行于清末镖局与赵家大院,移步换景中触摸晋商血脉。许多人评价“走出剧场时泪流满面,仿佛经历一场轮回”。

《又见敦煌》:99次实验失败后打造“行走式观演”,观众脚踏黄沙,与千年窟影共呼吸。

“只有”系列(2019至今)戏剧幻城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622亩土地上耸立56个格子空间,以360米夯土墙浓缩中原文明。饥荒题材的《李家村剧场》中,麦浪翻滚声里藏着老人集体赴死的悲壮。

《只有红楼梦》:108扇门后藏匿曹雪芹的眼泪与当代青年的困惑,两年吸引超200万观众。

📱 三、视频号与文字风格:烟火气里的诗意哲思

接地气的文化代言

2024年桂林艺术节期间,她发布“用锅吃米粉”视频引发热议。面对满锅卤菜粉感叹:“千里万里打飞的,就为这一口!”该视频播放量破万,两千留言齐呼“桂林米粉最佳代言人”。她以行动诠释理念:抵达现场,才是对生活最大的敬意

文字特质

诗意与锋芒并存:演讲中形容盐城花海“灯架上的鸟窝是生命的繁衍”,转身又犀利批判艺术抄袭:“非要再造个芬多贝吗?不能有周杰伦?”。

哲学化日常:将嗦粉升华为存在主义——“吃道地菜必须抵达当地”,呼应她作品中“在场性”的生命观。

🎙️ 四、与脱不花的对谈:创造是照见自我的镜子

在《只有红楼梦》开城两周年庆典上(2025年7月),王潮歌与得到APP创始人脱不花展开三小时深度对话,主题“只有创造”,金句频出:

创作的本质

“空间、戏剧、演员是互相呼吸的生命体,幻城要回答:如何让经典走进当代人的生命。”

“颠覆的是形式,坚守的是对人性的凝视——比如《红楼梦》里贾环的失败,教会我们‘允许一切发生’。”

破局的方法论

对抗重复:“重复意味着死亡!模仿经典?那是侮辱投资人!”她闭门创作,拒看欧洲剧场,坚持原发创意。

扎根土地:为《只有岳阳·戏剧幻城》(2025年启动),立誓“翻遍岳阳找故事”——研史书、唠街坊、量街巷,在废弃办公楼里爆改时空。

💫 五、人生哲学:喜欢是抵御苦难的盾牌

王潮歌的“喜欢最大”绝非轻飘飘的浪漫主义,而是用极致热爱对冲生命重量的生存策略

于艺术:她每天工作16小时,在盐碱地蹚泥建剧场,将承重防火难题化为美学语言

于生活:家中八个衣柜装满衣裙,丈夫徐东宠溺称她为“女儿”。她笑言:“我管他叫爸爸、哥哥或老师”——30年婚姻因“自在”而鲜活。

如她所说:“若没为所爱疯魔过,到死都不会原谅自己。”在花开雨落的瞬间,在剧场灯亮的刹那,喜欢不仅是火种,更是让灰烬复燃的飓风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2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