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寻禅白马寺
上午九点二十,自洛阳九龙鼎乘网约车向白马寺出发,二十分钟车程载了我们四口二十元,很是满意。第一次来洛阳,怎能不去白马寺瞻礼呢?
跨进白马寺山门时,檐角铜铃正被风拂得轻响,像千年前驮经的白马在低嘶。伸手接过免费的三支檀香,指腹触到香木的温热。遥想东汉年间,摄摩腾与竺法兰骑着白马,自西域驮回佛经,才有了这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当香火在掌心明明灭灭,烟气漫过殿前的石狮子,恍惚间竟觉得那些风化的石纹里,藏着无数香客的心事。
行至大佛殿,身后青石板路上的“吱呀”声牵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回头看去,一位上了年纪的伙夫师傅正弓着身子蹬三轮车,汗水早已浸湿他干净整洁的灰布短褂。车斗里两只铁皮桶沉甸甸的,一桶滚茶微微冒着热气,一桶凉水桶壁凝着水珠,几百斤的重量压得车轮微微变形。他额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脖颈处的衣料已洇成深色,却在有人举着空瓶上前时,立刻稳住车把,声音带着喘却温和:“慢,慢慢接,热水,小心烫。”
旁边扫地的居士说,入伏后每日换六十多桶水,师傅从卯时忙到酉时,从未停歇。我接水时,温热的桶壁烫了指尖,那点暖意却顺着胳膊爬进心里——原来礼佛不必只在蒲团上,这日复一日的弯腰递水,便是最实在的慈悲。
行至止语茶舍,竹帘一掀,游客们的喧嚣便被隔在了门外。土坯墙的缝隙里钻出几丛青苔,旧木桌上的粗瓷碗里,茶汤泛着琥珀光。取一杯白茶,入口是清苦,咽下去,喉间却漫开甘醇。周围无人言语,只有茶杯轻碰的脆响,混着檐外的蝉鸣,像一首无字的经。对面的老者对着茶盏出神,鬓角的白霜映着茶汤,不知是想起了往事,还是在茶汤里照见了自己。我忽然懂了“止语”的深意:礼佛时的静默,从不是对言语的禁锢,而是让心在安静里沉淀,像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把浮躁泡成澄澈。
右转至后院,一派异域佛殿映入眼帘。泰国殿的金顶在阳光下闪着灼目的光,缅甸塔的琉璃瓦映着蓝天,印度殿的砂岩浮雕刻满神话。可再绚丽的异域风情,也盖不过远处传来的诵经声。那声音穿过红墙,混着香火气漫过来,让这些异国佛殿都有了同一种温度——就像寺里免费的香、管够的水、无言的茶,无关宗派,不分国度,只是把“给予”这件事,虔诚地做了千年。
复行至天王殿一侧,伙夫师傅又一次在续水,脊梁骨在他汗湿的衣服上顶出固执的弧度。我望着山门处“白马寺”三个金字,忽然明白:今日礼佛,敬的不只是殿上的佛,更是这寺里藏在烟火里的善意,是止语时听见的心跳,是踏过每一块青石板时,自己心里慢慢清晰的答案。
离开寺院,山门檐铃又响了,像在应和我心中那句轻轻的“阿弥陀佛”。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430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