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喝矿泉水了?娃哈哈、怡宝的市场还有吗?
在瓶装水市场持续分化的今天,矿泉水正以年均43% 的销售额增速领跑行业,而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纯净水却陷入增长停滞。这种市场格局的转变,折射出消费认知升级与产业逻辑重构的深层博弈。
一、矿泉水的天然优势:从安全到健康的认知跃迁
矿泉水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天然健康" 的本质属性。不同于纯净水通过反渗透技术去除所有矿物质,优质矿泉水天然含有锶、偏硅酸、钙、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益优泉天然富锶矿泉水为例,其水源地位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 95%,地下岩层经过亿万年矿化作用,形成锶含量达 4.69mg/L(为国标 20 倍)、偏硅酸含量 40.6mg/L 的珍稀水质。这种天然弱碱性小分子水,不仅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更因其高锶含量对骨骼健康具有显著益处。
科学研究证实,长期饮用矿泉水可有效补充膳食中不足的矿物质。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发现,天然矿泉水中的钙、镁等元素能通过持续稳定的补给,温和缓解身体酸负荷,促进骨骼密度提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亦明确指出,饮用水中的矿物元素是膳食营养的重要补充来源。这种健康价值的重新发现,推动矿泉水从高端礼品走向大众日常消费。京东超市数据显示,2024 年矿泉水家庭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23%,反映出消费者对长期饮水健康的重视。
二、纯净水的发展瓶颈:过度加工的代价
纯净水市场的困境源于其"绝对安全" 的营销神话与健康认知的错位。长期以来,纯净水企业通过 "27 层净化"" 反渗透技术 "等话术,将 TDS 值污名化为" 杂质指标 ",却回避了矿物质摄入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偏差在三四线城市尤为显著,76% 的县域消费者误认为" 加工工序越复杂的水越安全 "。然而,过度去除矿物质的纯净水,反而可能导致人体微量元素失衡。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饮用纯净水人群的镁元素摄入量仅为膳食指南推荐量的 41%。
产业经济层面,纯净水的轻资产模式正在遭遇成本反噬。怡宝等品牌依赖城市自来水加工,虽能将运输成本控制在营收的8% 以内,但面对矿泉水企业在水源地保护、冷链运输等环节的重资产投入,其 "低价走量" 策略难以为继。2024 年,怡宝纯净水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2.6%,小规格瓶装水营收减少 6.88 亿元,暴露出单一品类的增长天花板。更严峻的是,纯净水市场正面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 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以 0.74 元 / 瓶的低价杀入市场,迫使怡宝、娃哈哈跟进降价,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收窄。
三、市场格局重塑:头部品牌的战略调整与细分市场的机遇
面对市场变化,娃哈哈、怡宝等传统巨头正加速战略转型。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4.18 亿港元用于产能扩张,试图通过布局矿泉水和大包装水打开增长空间。娃哈哈则借 2024 年舆情事件推动渠道变革,瓶装水业务收入增速超 10%,并推出绿瓶装天然矿泉水试水高端市场。但这些举措尚未扭转纯净水业务的颓势 ——2024 年怡宝纯净水在包装饮用水收入中的占比仍高达 89.7%,而娃哈哈矿泉水业务规模不足其整体营收的 15%。
在巨头博弈的夹缝中,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正孕育新机遇。益优泉通过精准定位高端消费人群,推出泡茶水、婴儿水等细分产品,积极参与赞助各类公益性活动和比赛,成功在区域市场建立品牌认知。这种"小而美" 的策略,也是矿泉水行业发展中重要的一个发展里程。数据显示,3 元以上的中高端矿泉水市场占比已从 2015 年的 12% 提升至 2022 年的 27%,且仍在快速扩容。
四、未来趋势:品质驱动与生态重构
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方面,消费者对"天然健康" 的追求推动矿泉水从补充性品类升级为战略品类,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100 亿元;另一方面,水源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竞争焦点。益优泉在大别山建立生态保护区,采用第六代吹灌旋一体化设备实现 "零接触" 生产,确保每一滴水从地下 300 米到消费者手中全程无污染,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矿泉水产业升级的缩影。
纯净水企业若想破局,需跳出价格战泥潭,探索差异化路径。怡宝近期推出的"本清润" 炖梨口味饮品、娃哈哈 AD 钙奶的年轻化包装,显示出传统品牌试图通过产品创新重建消费者连接。但根本之道,仍在于回归产品本质 ,唯有真正理解水的价值,才能在这场健康饮水革命中占据先机。
从"解渴" 到 "养生",瓶装水市场的变革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健康意识觉醒的标志。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与水源地生态,矿泉水的崛起便成为必然趋势。在这场产业重构中,能够坚守品质、尊重自然的品牌,终将赢得未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