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 读书是否过时了?会不会被淘汰?

你好,我是陆不弃。
今天继续分享再次精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感悟。
01)
读书过时论的论调,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
几十年前《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就觉得有收音机、电视机的存在,读书不再像以前那么必要。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比书本这个媒介更好,收音机有声音,电视机有画面+声音,而书本只有单调枯燥的文字,相比之下,没什么必要去读书。
时至今日,这样的读书过时论依然存在。谁还读书呢?
毕竟收音机和电视机都已经落后了,成为上一个时代的媒介,就连能链接互联网的电脑也不再那么惊艳,智能手机风头正盛,结合声音、画面、文字的短视频成为无数人消遣时间的必然选择。
在如今媒介的冲击下,读书是否过时了?读书还有没有意义?
我想,依然是有的。
即便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如此迅猛,可是读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依然有活力,它对于智识的作用,对于理解力、洞察力的作用,在脑力劳动上的积极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02)
知识和理解是两个概念,知道并不是懂得。
媒介的拓展,信息量的丰富,乃至如今的信息爆炸,让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懂得的东西,不见的在增加。
信息爆炸,信息过载,新媒体大行其道,我们正在掉入媒体的陷阱。
就像书中提到的,就像几十年前美国社会上发生的,收音机、电视机、杂志这几种媒介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它们让思想形同没有需要。
很有有才智有创造力的人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包装知识分子的态度和观点,呈现一个明确的简单的论断,给出拿来就用的干货方法,提供嘴替一般的情绪价值。
这种做法,巧妙的躲开了直面知识和内容挑战理解力的困难,让人不用努力、不用费脑子就能获得思绪、想法,拿来主义一般取得自己的见解。
可是,这只是一种虚假智识,就浮于表面的,是知行不合一的。
03)
很多人就是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主动的活动,而且越是主动越精彩、收获也越大,从而错过了阅读的美好,或者说遗失了这份本该获得的美好。
在纸媒时代,读书看报的人还多一些。
可是移动互联网盛行、新媒体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沉迷在刷短视频中,把短视频作为看见美好生活、看到奇人怪事、围观八卦热点、获取知识信息的媒介。
刷视频,被动的接受算法推荐,在一刷到底的视频推荐流中无法自拔。
然后算法根据浏览记录、喜好程度、互动数据,进一步明确喜好,推荐更多好看的视频。
两相促进,形成了算法加持、视频吸睛、大脑麻木的短视频信息茧房。
很少有人能拒绝,更少的人能摆脱,更更少的人能主动选择,控制自己不刷短视频,或者有选择、有限制的刷短视频,进而给主动认知、主动读书留出空间及精力。
更更更少的人,能在阅读的活动上再进一步。
他们分得清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能明白自己阅读究竟是为了寻求消遣、获取资讯还是求得理解、提升智识。
他们有明确的目的,进而有具体的行动,在阅读中得到了心流的体验和持续的成长。
他们参与阅读,他们热爱阅读,他们也由此得到了阅读的奖赏。
好的,以上是今天的分享,点赞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