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本书读完了
《学会挑战》这本书接近尾声,跟着天南海北的伙伴们读书,不紧不慢,两天读一章,不知不觉,又一本就读完了,特别有成就感。其实,读理论性的书,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读这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首先,学会接纳认知冲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不要轻易放弃,让这个问题在头脑里想一想,在心里转一转,比如说颜色这个概念,要制造一些认知冲突,就要在心里问一些问题。什么是颜色?颜色是真的吗?你现在能看到多少种颜色?每样东西都有颜色吗?你用颜色思考吗?你用颜色感知吗?声音有颜色吗?你能听到不同的颜色吗?如果你是一种颜色,你会是什么颜色?
这些问题刚开始看非常低阶,但越往深问,就越有趣,在脑里徘徊,在心里撞击,把颜色跟思考,颜色跟声音,颜色跟感觉联系起来,颜色就特别富有诗意,也特别浪漫,而且颜色不仅有流动性,而且有着情感,一个词语,引发了你寂静的徘徊,这也是一种心灵的打开。这样的活动,从幼儿园到成年人,都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我觉得特别好玩,把思维从视觉延展到各个感官,我们甚至还可以问颜色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丰富孩子们的理解,特别是对写作,很有帮助。
其次,把那些工具用起来。这本书,在谈到爬出学习坑,重构认知的时,讲了很多的工具,这些工具让人耳目一新,对于所有问题的梳理,是一个很好的支架。
我喜欢那个概念角。一个长方形,中间写一个词颜色,4个角是对颜色的不同维度的理解,第1个角写出带颜色的短语和句子并且举例,第2个角有关颜色的重要情境,并且举例,第3个角写出颜色的同义词和反义词,第4个角写出颜色的相关理念,比如艺术方面,知觉方面,感觉方面。这个工具很有趣,特别小的孩子,不会写字,可以让他们用贴纸来玩。这个工具拿来就能用,挺好玩,对大人也有用。通过4个角的对比,能看出理解在深入,思维在扩展,特别有用。
这样的工具还有很多,大圈套小圈的概念图,两个圆圈套起来,中间有交集的,这个叫维恩图,这个适合求同比异的思维训练,还有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这些工具,都能有力地帮助我们提升问题的区分度,拓展概念的角度,还有一个对比汇总的作用,在很多学习中都能用。
最后,一定要有总结复盘。总结复盘非常重要,他让我们有一个思考,对这个概念,我刚开始的想法是什么样的?爬出学习坑之后,我此刻的想法又是什么样的?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我又是怎么思考的?我的这个改变是团队的力量,还是实验器材,或者是哪些资料对我的帮助,让我爬出了学习坑,体验到了顿悟的愉悦。
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回到最初那个问题,面对这个概念,我们是怎么思考的?哪些因素对我爬出学习坑作用最大?是老师的鼓励,还是同伴的碰撞,还是这些工具让我恍然大悟,这就是从思考什么学知识,到如何思考习得方法,了解自己的元认知。这个环节特别重要,有了这个总结,才有了方法的提炼,才有了后面不同场景的迁移运用,反复的验证让这个方法具有普适性。
读理论性的书,我读的很慢很慢,在大家的陪伴下,这本书又给了我很多感悟和启发,又是一次独特的体验,这本书读完了,但带给我的思考还在,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