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篱墨痕
秋篱墨痕
朱玉林

时序更迭,真如穿梭一般,忽忽间已是深秋了。天光水色,皆被秋气所染,显出几分萧瑟来。院角疏篱畔,黄菊开得正盛,金灿灿地排出一片,映着秋水,竟将那水也染作微黄,荡漾着,便成了秋波。我每每立于篱前,看那花瓣在风中微颤,竟似有无尽言语欲说还休。
这菊花自我幼时便有了。先父在时,最爱此花,每到秋季,必要修枝剪叶,浇水施肥,待花开时,便唤我同赏。他常说:“花如人生,经霜方艳。”我当时年少,不解其意,只道是寻常闲话。如今回想,竟是一语成谶了。父亲已作古多年,唯这菊花岁岁依旧,开出满目金黄,开出无限怅惘。
菊丛旁有一石案,案上置一青石砚台,凹处已磨得乌亮,显是经年使用的缘故。父亲生前最爱在此习字,我常立在一旁观看。他握笔的姿势极是端正,笔锋到处,墨迹淋漓,如行云流水。每每写至酣处,他便喃喃自语:“翰墨之妙,在于心手合一。”我那时贪玩,总不耐烦久站,未几便溜去玩耍了。而今欲再观其运笔,已不可得,思之岂不痛哉!
前日整理旧物,偶然翻出父亲手抄的《离骚》一册,纸已泛黄,墨色却依然清晰。翻开来看,字字工整,笔笔着力,显是费了极大工夫的。最后一行小字写道:“愿儿能解其中意。”我忽觉眼眶发热,几乎堕下泪来。父亲一生劳碌,为家计奔波,未尝有一日清闲,却犹抽空抄此宏篇,其中寄托,可想而知。
如今我亦老年,每为俗务所缠,竟难得半日闲暇,静心读书习字。偶有闲暇,坐于石案前,饱蘸翰墨,欲效父亲当年写《离骚》之志,奈何心浮气躁,总不得其法。方才写三五字,便有电话铃声、消息提示音纷至沓来,不得不搁笔应对。待事毕回座,兴致已消,墨迹已干,只得作罢。如此反复,竟是一事无成。
秋风又起,吹落菊瓣数片,飘落砚中,浮于清水之上,缓缓旋转。我突然想起孔子之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果真如梭,一去不返。父亲当年寄愿于我,而我竟为尘世俗务所累,迟迟未能了却其愿,思之愧怍无地。
然而转念一想,父亲抄写《离骚》,非欲我成什么书法大家,不过是望我能明其志、解其意罢了。屈子忧国忧民,虽遭放逐而不改其志,此等精神,正是父亲欲传于我的。我虽不能日日习字,却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此志,正直为人,认真做事,虽居尘世而心不染尘,岂不也是一种了愿?
于是重新研墨,铺纸,握笔。此次不急于一气呵成,但求一字一句,皆出之本心。秋阳透过疏篱,照在纸面上,黄菊的影子随风摇动,仿佛父亲含笑颔首。
原来了却尘愿,不在避世,而在心之所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