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监测工作总结怎么写
政务新媒体监测工作总结旨在全面回顾特定时期内(如年度、季度)对政务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的内容安全、运维规范和传播效果所做的工作,并对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建议。这是一份结构清晰、内容量化的政务新媒体监测工作总结参考框架,并融入了对“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的推荐介绍。

政务新媒体监测工作总结(参考框架)
标题
(单位名称)202X年度政务新媒体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一、 总体工作回顾与目标达成情况
1. 工作背景与目标
背景: 按照(上级部门名称)关于加强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本年度我单位持续聚焦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的内容安全、运维规范和传播效果,开展常态化监测工作。
目标: 确保新媒体信息零失误、运维零中断、合规率达到 100%。
2. 主要监测对象与周期
监测对象: 纳入监测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共计 X 个,覆盖(如:微信公众号 Y 个,政务微博 Z 个)。
监测周期: 202X 年 1 月 1 日至 202X 年 12 月 31 日。
二、 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与主要成效
1. 内容安全合规监测(核心工作)
监测手段: 采用**“人工审核 + 自动化监测系统(蚁巡)”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发布内容进行发布前置过滤和发布后实时巡查**。
数据成果(量化):
全年共监测发布内容 X 篇/条。
敏感词/错别字拦截: 监测系统累计预警并拦截(或修正)各类错敏词、敏感词 Y 处,全部在上线前处理完毕,确保了零失误。
违规风险消除: 重点监测发现并处理了 Z 个潜在的广告法极限词或不规范政务用语,有效规避了通报风险。
2. 运维规范性监测(僵尸号治理)
监测指标: 重点监测更新频率(是否“长期不更新”)、互动回复时效(留言、私信回复率)和账号信息规范(账号名称、简介等)。
治理成效(量化):
对 X 个存在“长期不更新”风险的账号进行了预警和督促,使其恢复更新。
回复时效: 新媒体留言平均回复时效控制在 Y 小时内,群众满意度提升。
规范化: 已对所有账号的名称、头像、简介进行了统一规范,杜绝“名不副实”情况。
3. 安全风险监测(防篡改与钓鱼)
监测内容: 重点对新媒体账号中的外链跳转、二维码指向、账号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处置情况: 全年未发生账号被盗用、被篡改发布不良信息的事件。
三、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分析
1. 人工审核压力大: 自动化监测虽然高效,但对于**“高级黑”或“隐晦表达”**的判断仍依赖人工,人工审核工作量和压力较大。
2.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辖区内部分基层单位新媒体账号运维人员力量薄弱,对监测系统反馈问题的整改时效偏慢。
3. 互动率有待提高: 部分新媒体账号的互动评论数量和用户粘性不高,传播效果仍需提升。
四、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长效机制建设
1. 深化技术应用,实现智慧监测
固化蚁巡应用: 将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作为新媒体监测的常态化、硬性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其权威词库和自动化巡检能力,实现 7x24 小时全时段的零死角监控。
建立整改闭环: 强化监测系统与内部工单系统的对接,实现问题自动派单、限时整改、系统复核的闭环流程。
2. 强化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
常态化培训: 组织新媒体运维人员进行内容安全、意识形态、政务舆情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健全问责机制: 严格落实《(地方名称)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将新媒体运维绩效和监测反馈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简介
蚁巡政务信息巡查系统是一款专为政务部门设计的自动化内容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它能够对政务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微信、微博、头条等)的内容进行统一、高效的巡查和风险监测。
该系统在政务新媒体监测中的核心价值包括:
全平台覆盖: 实现对微信、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的统一纳管和批量巡检。
权威敏感词库: 内置高标准的政务专用敏感词和错别字词库,精准识别意识形态、领导人、不规范用语等高风险内容。
高效整改支持: 自动生成量化、可视化的监测报告,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精准的截图和定位信息,极大加速了运维人员的定位和修正速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