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单元”(65)
关于“大单元”(65)
KUD模式50——《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P127
总结与未来(1)
我们在结尾处引述开头的话——我们鼓励大家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点亮孩子眼中的光芒。这种光芒闪烁着探究的精神,迫切地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这种光芒似乎在呼唤着:“我热爱学习!我热爱思考!”
在本书的最后,让我们用“织布机”上的经线和纬线一起编织一件三维的概念为本的织锦,并使之串联、拓展前述章节之中的理解和观念。
一、课程与教学:经线
概念为本的课程是三维的,它利用事实性内容和技能来支持能够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的概念和概念性理解。知识结构和过程结构描绘了事实、技能/策略/过程和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表达概念性理解的陈述——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的概括和原理。每个学科都有一个概念性结构,而课程编写者的任务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明确学生在这个框架内应当“知道”、“理解”和“能做”的内容。清晰的概念为本的框架能够协助教师设计课程单元和日常教学计划,以实现高质量教学,同时,这个框架还能帮助教师宏观掌握过去和未来的学习。它为学生打开一片广阔天地,引导他们达成超越核心课程的知识和理解。
概念为本的教学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教师能够利用概念为本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说它是艺术,是因为每个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体验都各不相同。概念为本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法,它要求教师主动思考并清楚地理解概念性教和学的目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窠臼中跳出来。概念为本的教学一般来说是引导式的——它会利用事实性的、概念性的和激发性的问题来使学生协作(有时候是独立的)去探究有趣的、相关的或要求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并非以事实性知识为最终归宿,而是指向深层次的概念性理解。教师们通过对学生们的“知道”“理解”“能做”开展形成性评价来调整教学,并制定差异化的策略来支持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6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