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为何如此大胆,敢在朝会说要斩杀樊哙?还当面说汉文帝没深浅

吕后收到冒顿单于的羞辱信后,樊哙说要领十万兵横扫匈奴,季布马上说

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城,汉兵三十二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歌吟之声未绝,伤夷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妄言以十万众横行,是面谩也。且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

说段话并非私下单独在吕后面前讽刺樊哙,而是当众在百官和吕后都非常愤怒的局面下说要杀他,可真是不得了,樊哙此时无疑是吕后最信任的人,军方的最高统帅,他这样说无疑是完全的否定樊哙刚才的言论,让吕后立即停止支持樊哙开战的想法,如果没达成,就算不死,往后在朝堂也很难做人了。

他为什么有这个自信呢?这段话靠谱吗?乍一看这么羞辱樊哙,翻白登之围的旧账,怎么可能被大家认同呢,如果吕后和众臣都觉得,樊哙败了所以无能,不能保障国家安全,那他怎么可能待在这样的高位,而樊哙如果还是年轻的时候,一定马上回击怒骂,我一生征战,功勋卓著,上次输这一把,我也没决策权啊,主公太冒进被围,兵也没接上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怎么就怪我了?
但他现在白发苍苍了,听到季布这话,吕后的反应,只能哑口无声。

但这时他内心真的安静的下来吗?被当众这样指责,翻出最可耻的旧账,无疑会非常震惊和羞愧,刚放出的“英雄姿态”瞬间变成政治幼稚的笑柄,若是年轻人,就算知道自己理亏,也一定要回击两句,可他终究是沉稳住回归了理性。但此事无疑是一个非常憋屈难受的疙瘩,他主张征伐匈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汉朝和吕后的尊严,这个年纪,这个地位,早已没什么为自己赚军功,提升自己的地位的可能了,但仍然被季布曲解为「摇动天下」,扣上了「妄言」、「面谩」的大帽子,这可太窝囊了。

那这季布,就不能温和一点的说吗,就算他再怎么直性子,口无遮拦,不在乎樊哙的地位,好歹也得看看樊哙比他年纪大一把,顾及老者体面吧?就不能说「樊将军忠勇可嘉,然今汉朝初建,民生需要修养...」,但在但是这个局面,其实还真不能这样说,大家都在气头上,软绵绵的来这几句,很可能迅速的被众人呛回去,吕后也听不进去,群臣本就“皆阿吕后意”,只会继续附和樊哙,那可能就真要掀起大战,再难阻挡了。

即便万幸大家还能听进去,这样的委婉其实更显得樊哙老糊涂了,他的话没分量,只有知道他樊哙一句话就能真的引发大战,这样激烈抨击才是真正的尊重他。所以季布是不得不用雷霆之言熄灭众人的情绪怒火,可谓是宁得罪权贵,不负天下苍生。

此事发生在惠帝三年,樊哙在此后几乎没什么事迹,在惠帝六年就去世了,感觉他终究是窝着一股气,但应该也佩服季布,而季布从中郎将做到了河东郡守,待遇从“比二千石”到“二千石”,这并非“外放到地方”或“明升暗降”,因为中郎将虽然贴近皇帝,但连传话都传不上,只是一个高级宿卫,而河东郡守才是真正的赋予了他实权和重任,他在这个职位上才能有发挥空间,无疑是一个好归宿了。

再谈最后汉文帝时季布与御史大夫一职失之交臂的事,人有言其贤者,文帝欲以为御史大夫,召他入京,但是又有人说他「使酒难近」,导致他在京城滞留一个月,这估计让他也有些火气,见到文帝后竟然说: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这话初一听很有道理,但其实有些挑战政治常识,他必然知道了自己要升迁的传闻才说「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前面开头却说自己「待罪河东」,这谦词几乎是被他自己戳穿了,显得有些太虚假,最可怕的是最后一句,点明说汉文帝没有深浅,虽然汉文帝回应「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完全是托词),也没再提升迁御史大夫的事,反观这时期的几任御史大夫申屠嘉、张苍、冯敬等人都很刚直,但是没因为这种事就这样批评皇帝过。

这也并不是汉文帝经不起这种话,而是他在权力尚未完全稳固时的必然保守的做法,而且季布这话也确实不太合适,虽然表面上有深度,但细分析能发现这其实是带点委屈的道德绑架,因为一个人的两方面评价而进一步考虑评估人选,怎么就是没有深浅呢,难道什么都要非常果决吗,御史大夫掌握的可是国家最高权利,都不受丞相管辖的,自然不能独断一个人选,也不该暗箱操作,稀里糊涂的定了,进行审慎的评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恰恰是成熟和负责任的表现,并不会显得汉文帝被轻易动摇。当然季布这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帝王是该有些深浅,也是该用人不疑,但国家大了,不能按创业时期的思路来了,也不该因为这种事就这么说,这太勉强了。

季布是一面绝对真实的镜子,但皇帝和整个权力系统,需要的往往是一面能够适度美颜、或者至少角度合适的镜子。他的“刚直”在地方是一把利剑,可以斩奸除恶;但在中央,这把剑的锋芒也可能划伤龙袍。与过去的那些功臣比,最终在河东安度晚年也算个好归属了。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69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