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的叉尾太阳鸟
今天下午去花溪十里河滩,在一处花丛间首次拍到了叉尾太阳鸟的身影。过去我没有在野外看见过这种鸟,只在高坡看到有人家里饲养着(通常应该是不允许的)。近几年再也没有看到过售卖或饲养的野生鸟类,却在野外发现了它们自由觅食的身姿,很是高兴。
叉尾太阳鸟的雄鸟身上有亮蓝色金属光泽的羽毛,长得光鲜亮丽;雌鸟却是灰黄色的,有点像绣眼鸟。它们的尾部是分叉的,这是与绣眼鸟等其它鸟类最大的差异点。这种鸟的个头很小,嘴巴尖端是弯钩状的,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取食花蜜。
在花溪散步时,突然发现一对叉尾太阳鸟在花架上飞着,不时把长长的嘴伸进花朵里吸食花蜜,想拍摄,却发现它们飞得非常快,用手机镜头很难捕捉到,只拍到一些模糊的照片。过去曾以为这是蜂鸟,又觉得模样不太像,后来才得知名叫叉尾太阳鸟。先放几张照片,顺便记录一下这种鸟的资料。
叉尾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christinae)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一种鸟类 。
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
- 形态特征:体型纤小,体长约9厘米。雄鸟头颈及尾上呈金属绿色,两根中央尾羽特别长,具赭红色喉斑,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色,下体污橄榄白色。雌鸟较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色。其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
-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包括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以及越南、老挝等地。
- 生活习性:多栖息在中山、低山丘陵地带的阔叶林边缘、山沟、山溪旁等地,尤其喜欢在开花的矮树木丛中活动,以花蜜为主食,兼捕食飞虫和蜘蛛等。
- 繁殖方式:每年3-5月繁殖,雌鸟在竹-阔叶林缘的藤本灌木丛上营巢,巢呈长梨状。每窝产卵2-4枚,仅由雌鸟孵卵和育雏,孵化期13-17天,雏鸟12日龄左右离巢。
- 保护级别: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被列为无危物种。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01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