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王袍难暖骨肉亲-拯救刘备的二弟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

汉水北去,斜谷的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却吹不散一支庞大军队的萧索与沉寂。

帅旗下,一个苍老而疲惫的身影勒住马缰,回望南方那片连绵的群山。正是魏王曹操。他的目光越过千军万马,似乎想穿透层层叠嶂,再看一眼那片让他耗费了无数心血却最终功败垂成的土地——汉中。

那是一道他此生再也无法逾越的天堑。这位纵横北方大半生的枭雄,在汉中,在刘备面前,终于尝到了彻底失败的滋味。他缓缓调转马头,不再回望,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融入了向北撤退的滚滚烟尘之中。汉中,自此易主。

与曹军的黯然退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中南郑城的欢声雷动。

汉中之战的胜利,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块疆土的得失。它意味着刘备集团自赤壁之后,再一次正面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彻底坐稳了西川,拥有了与魏、吴三足鼎立的真正资本。

胜利的喜悦过后,一个新的、更重大的议题被迅速提上了日程。

南郑的临时王宫内,以诸葛亮、法正为首的文武百官,联名上表,恳请刘备顺应天意民心,进位为王。

「主公兴义兵,讨残贼,恢复汉室,功德巍巍。今天下分裂,海内倾覆,非有雄才大略、天命所归者,不能平也。主公既有汉中之地,威震宇内,臣等请主公即汉中王位,上以光宗庙,下以慰民望!」

面对群臣的俯首叩拜,刘备表现出了一个传统汉室宗亲应有的谦逊。他连连摆手,一脸诚恳地拒绝:「备身为汉臣,食汉禄,讨伐国贼乃分内之事,岂敢有非分之想?诸君此议,是陷备于不义也!万万不可!」

这是第一辞。刘备态度坚决,群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再多言,只得暂且退下。

然而,劝进之事,岂能就此罢休?接下来的数日,整个南郑的官场都围绕着这件事在暗中运转。文官们私下里奔走相告,武将们在酒宴间议论纷纷,大家都在为劝说主公更进一步而绞尽脑汁。

数日后,眼见火候差不多了,法正再次领头,于朝会之上旧事重提。这一次,他准备得更加充分,引经据典,从上古先王到高祖龙兴,力陈建基立业、称王封爵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刘备听罢,依旧摇头:「备德薄能鲜,何敢比肩先贤?此事休要再提!」

这是第二辞。诸葛亮见状,与众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再次率群臣拜倒,声泪俱下,言辞恳切地说明,称王并非为了刘备一人之尊荣,更是为了凝聚人心,明确名号,以便更好地统领三军,号令天下,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这一次,刘备沉默了良久。他环视着阶下这些追随自己半生、满怀期盼的文武故旧,终于长叹一声,缓缓起身,亲自扶起诸葛亮与法正,语气中带着一丝被「说服」的无奈:「既然诸君执意如此,备若再辞,便是固守虚礼、拂逆人心,非为兴复汉室计。」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于沔阳筑坛,陈兵列众,群臣陪位,正式登坛,自立为汉中王。

王位既定,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分封百官。

「孤以菲才,承蒙诸君厚爱,忝居王位。今天下未定,国贼未灭,正需诸君同心戮力,共扶汉室。」

然后对部下都进行了分封。

同时,汉中王并未如众人所料,立长子刘禅为王太子,而是分别册封了几个儿子为王侯。长子刘禅,封为鲁王;次子刘永,封为梁王;三子刘理,封为燕王。

消息传到荆州,已是月余之后。

使者宣读完王令,将前将军的大印奉上。关羽神色肃穆,恭敬地接过了大印,随即问道:「我主公自五月退曹军,至七月称王,这期间可还有别的军事行动?」

他久镇荆州,对汉中前线的战况细节并非尽知,此刻分封已定,他更关心的是整个战略态势的走向。

使者躬身答道:「回君侯。大王称王前,已命宜都太守孟达,率部从秭归北上,进攻房陵,斩杀房陵太守蒯祺;又命副军将军刘封,自汉中沿沔水而下,与孟达合兵一处,合围上庸。如今上庸已是囊中之物。」

使者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张、马、黄三位将军,亦在汉中之战中屡立奇功,故而大王不吝封赏。」

关羽静静地听着,抚着美髯的手微微一顿。

孟达、刘封这些他眼中的后起之辈,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开疆拓土。而张飞、马超、黄忠,更是在汉中战场上功勋赫赫,名扬天下。

一股强大的豪情与战意,在他胸中激荡。他关羽镇守荆州,为大哥守住这片基业,功劳自是不小。但大丈夫在世,岂能只满足于守成?北方的曹贼尚在,襄樊的敌军近在咫尺。

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望向北方。拿下襄阳、樊城,威震华夏,这才是他身为前将军该做的事情。

「很好。」关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你速速回报大王,就说关羽已领前将军之命。不日,我将起兵北上,攻取樊城!让他静候我的捷报!」

使者心头一震,看着眼前这位如天神般威严的君侯,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荆州掀起。

汉中王宫内。

当使者将关羽的话原封不动地带回来时,安凡正享受着称王所带来的短暂喜悦。

「攻取樊城?好!不愧是我的二弟!」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中充满了身为刘备的骄傲。

然而,这股喜悦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

「进攻樊城……」安凡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冰冷。他猛地从王座上站起,脑海中无数历史碎片疯狂涌现、碰撞。

来了。

终究还是来了。

历史的惯性,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形的漩涡,即便他已经在汉中搅起了如此大的波澜,却依然无法阻止它朝着既定的方向奔涌而去。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然后呢?

白衣渡江。败走麦城。

安凡闭上了眼睛,他仿佛已经能闻到荆州上空弥漫的血腥味。穿越至此的唯一目的——拯救关羽,现在才正式拉开帷幕。

正当安凡沉浸在如何一步步构建拯救计划的深思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名亲兵快步走入殿内,单膝跪地,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安凡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皱了皱眉:「何事如此喧哗?」

亲兵的声音里透着兴奋,「刚才府中传来消息,张夫人有喜了!」

这个消息像一道暖流,冲淡了他心中因荆州之事而起的肃杀与冰冷。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复杂的、混杂着喜悦与责任感的笑容。

他心中立刻做出了决定:必须回一趟成都。

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因「诸子并封」而可能骚动的人心,更是为了给张嫣,以及她腹中的孩子一个交代。

他很清楚,从地理位置上讲,成都远在西川腹地,距离风暴中心的荆州比汉中要遥远得多。一旦荆州有变,从成都出兵救援,无疑会耽误更多宝贵的时间。

从关羽北伐到败走麦城,中间还有数月的时间窗口。这段时间,就是他可以利用的空隙。他必须回到政治中心,利用汉中大胜的余威,彻底整合内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好万全的准备。

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1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