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73)

张凯是一个很会写小说的人,在业界是鼎鼎有名的,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希望从他那里取得一点真经。

他的小说构思严谨,逻辑性强,非常有看点,特别是前面的布局,都是给你一个点一个点的下套,你却愿意。对这种布局,你不得不紧跟着文字的走向,在顺势逆向中,进行一轮一轮的思考,想一探究竟,看看作者的脑袋是如何的聪明,还想看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也能聪明一番。

每当看到结尾处,你不由得咋呼起来,惊为神来之笔,让人眼前一亮,受益匪浅。他给你带来的是享受,全新的思想境界,在变通中,在无常中,看到人性的美与丑、好与坏……

看得多了,对他的敬重日增。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写作从没得到过家人的支持,甚至得了奖,家人也不屑一看,当没存在一般,这让他难堪过,也崩溃过,但文字就像老朋友,永远能守护他的心,一直事不事的,时刻成为他的日常陪伴,成了生活伴侣,给了他一种难得的价值感,自豪感。

历来人与人不说天差地别的,也难有个共情。共情的,情商居多,直性子的难在列,执我的也难在列。若有,灵魂必须有一定高度,其他的有只是巧合,不是磁场,不是孕育出来的,是“吐出来”的以“倾听”为情。

当别人知道张凯这些,圈子里产生共鸣的一大些,他们随后感慨,文学上造诣的深度,不定是生活中人品的高度。

张凯的文学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人品也是被人们私下议论的。

写他人品不怎么好,话冲,调高,文品高有啥用呢?

的确,说这话当是有上面说的作底,他家人不理会他的文章好不好、得奖多少,要不怎敢说出一二,别人的牌面要紧。

这些都是闲话,却传开了,只是他依然被大家敬重着,敬重的是文章。

帅气才气一身的他,常怼人,可能是师道上的指点吧。

还别说,他和别人的一则新闻可是传得沸沸扬扬的,比小说还具热度,一波一波的,此起彼伏,没有人故意为之,只有事态的推动,令当事人好不苦恼。

而身为其中一员,他似乎不入圈,不太在意,有点把别人丢一边的感觉。可能小说写得多了,事看开了,再说这波热度,可是拿金钱也难蹭到的,除了涉及自身外,这种圈不圈的,不是正合一种时机,一种机遇吗?

还亏得一大些人去二头跑,圆事,累不说,还在不知不觉中炒得更拧巴了,一时间事扎堆了,却多了流变。这样一来,他索性不管不顾的,随即半躺平了,半睁半闭的,半闲着,图得一时半会的轻松,直呼急不来。

这一来,文随事,事随文,水涨船高般,赚了,却不知谁赚谁,赔的是什么也没人知道,他不说,谁也不知。

几年后,有人再说起他,给了一个如一的评价:“他嘛,着实牛,文章无可限量,无需什么,来约的依然排着队,迟了都号不上的。”

还有人说:“那次以为是老大了,张口就来句酸溜溜的话,怪人不与他站队,没给他面子。想不到会文的,说起话来倒不会了,上得了文,却入不了人情世故。”

这话了得,却偏偏道出了真。这人后来到网上一说,点赞的一大遍。原来每𠆤人明镜似的,但依然敬佩他的文章,且以他为榜样。

他好似全然不知,这只有到过了劲的时候,才得以懂得,人品文品,当双全才好。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2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