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长期熬夜的人,偶尔想早睡一次那么难啊啊啊?!
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
作者:橙月
白天的世界喧闹忙碌,只有深夜时分,整个世界才真正属于你。
于是多少朋友每晚一躺上床,就仿佛被手机夺舍了一般,开始理直气壮地报复性熬夜。
短视频,我刷!🤩
综艺,我刷!🤩🤩
吃播,我刷刷刷!🤩🤩🤩

直到某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被夺舍了——
眼袋大得像核桃,刚退休的邻居大姨问你要不要一块儿去割;
痘痘冒得仿若火山喷发,晚上翻个身都感觉会随机压到爆浆;
睡一觉醒来昏昏沉沉,把吐槽同事的话误发到了工作群……
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从今晚起,你下定决心,再不熬夜了。
早起做不到,早睡还做不到嘛?于是早早洗漱完毕,狠心放下手机,努力闭上眼睛……
然后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节课:真的想早睡,但就是睡不着。
不停调整姿势,从左侧卧到右侧卧,再到仰天长叹……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变得焦躁不安,最后陷入绝望:
明明下定决心实现「今晚早点睡」的 flag,身体也很困很累,但为什么睡不着啊!?我的睡眠到底怎么了?
先别焦虑,这是正常现象,也有方法可以改善。
经常熬夜,突然早睡一次
打乱「晚睡晚起」的生物钟
你一定听过生物钟这个概念。
原本身体根据日出日落,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
但现代人的生活作息各不相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会出现「睡相延迟」问题,硬生生把自己的生物钟往后调了几个小时,形成了「晚睡晚起」的新规律。
某一天你突然早睡,相当于打乱了原本已经稳定的生物钟。
生物钟通过分泌激素来管理你的睡眠-觉醒周期,想临时给它调个时差?门儿都没有。
身体里影响睡眠的两种激素:褪黑素和皮质醇,对你突然的「早睡」都有点猝不及防:
① 引导入睡的褪黑素:还没到上班时间,咋睡?
正常情况下,在夜晚光线减弱时,大脑中的松果体开始分泌褪黑素,它向身体发出天黑了,该睡觉了的信号,引导你进入睡眠。[1]
但如果你长期在光照下熬夜,身体已经习惯了在深夜(比如凌晨 1 点)才接收到该睡觉了的指令。
某天你突然晚上 10 点躺下,身体里的褪黑素被你整不会了:诶,还没到上班的点啊?没有提前上班的义务!
于是,褪黑素的分泌高峰就不会立马到来。
缺乏足够的褪黑素会导致无法正常启动睡眠程序,进而可能导致睡意不足。[2]
② 促进清醒的皮质醇:还没到下班时间,睡什么睡!
皮质醇是一种和清醒相关的激素。
清晨皮质醇的水平会自然升至峰值,它促进我们清醒,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增强免疫力以及应对压力。[3]
长期熬夜后,你的皮质醇节律也整体后移了。本该在早晨出现的峰值,可能会推迟到中午。[4]
在你想早睡的时候,本该处于低位的皮质醇水平可能依然偏高,它还在努力地让你保持打鸡血的清醒状态,想早睡?不可能的!
这俩激素一唱一和,把你的作息拿捏得死死的。
一旦习惯了熬夜,突然早睡一次,大脑和身体的步伐可能就会错乱,该睡的时候睡不着,睡眠变得浅、多梦、易醒;该醒的时候又昏昏沉沉。
经常熬夜,突然早睡一次
越努力,越睡不着
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你的早睡计划。
当你强迫自己入睡时,大脑会切换到睡眠监测模式。你会不停地思考「怎么还没睡着?」「到底什么时候能睡着啊」……
对睡眠的过度关注会激活身体的应激系统,让你陷入越想睡越清醒的局面。
这在心理学中可有说法,被称为注意 - 意图 - 努力途径(A-I-E 途径)[5]:
你首先注意到自己「睡不着」的状态,随后产生「必须入睡」的意图,并开始努力,结果并没什么用。
睡眠在本质上是一种「放弃控制」的状态,而「努力睡觉」却是一种「试图控制」的行为。
这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付出的努力越多,生理和心理的觉醒水平就越高,离睡眠也就越远。
难得下定决心的早睡,就这样又被熬成了晚睡……
想无痛戒掉熬夜
4 个办法帮你调整生物钟
熬夜虽然爽,但长期熬夜带来的睡眠不足问题,不仅会影响白天的生活,时间长了身体也吃不消。
黑眼圈、打哈欠、反应慢、记性差、心脏咯噔一下……
想早睡,睡不着,咋办啊?
给大家总结了 4 个科学的方法,照着做一段时间,改变就会悄悄发生!
快把这篇转发给你身边和你一样爱熬夜又想改变的朋友,一起拥抱香甜睡眠吧~
01
定点早起,晒会儿太阳
比起早睡,定点早起可能更容易做到。
无论前晚睡了多久,每天都在固定时间起床(包括周末),这是校准生物钟最强大的工具[6],能帮助你唤醒身体,积累困意,把生物钟掰回来。
醒来后尽快拉开窗帘,接触自然光或明亮的灯光[7],向大脑发出信号:新的一天开始了。
光线是大自然给身体定的闹钟,能将你温柔唤醒。还可以促进皮质醇,抑制褪黑素分泌。这就是生物钟-清醒的起始点。
更早、更快地清醒,晚上的困意也会提前,进入好的循环。
02
睡前尽量放下手机
白天的时间鸡零狗碎的,睡前自然会想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
但为了你的好睡眠,还是建议睡前放下手机吧。
美国睡眠评估平台对 2012 人进行过一项关于睡眠的调查,发现喜欢睡前刷短视频的人入睡平均时间长达 1 小时 7 分钟,是不玩手机者的 2.68 倍。
入夜后,想要更快入睡,要离光远一点。
睡前一小时关掉手机等屏幕,减少蓝光暴露,能为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创造黑暗环境,自然地引导身体进入睡眠状态。[8]
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冥想……让身体和大脑慢下来,为进入睡眠做好准备。
03
每天做点运动
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都发现,规律运动可以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和效率,减少夜间醒来次数,甚至让你更快入睡。[9~11]
我们之前也给大家介绍过一些助眠运动👉最强助眠运动!游泳、撸铁都不如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不过不要在睡不着的当下运动。
一般建议睡前 1~2 小时不做剧烈运动,以免体温和肾上腺素水平过高,影响入睡[12]。
04
试试服用褪黑素
外源性褪黑素作为夜间助眠剂,已得到广泛研究,尤其是需要调节昼夜节律的人。
许多研究表明,可能对入睡有益处。至于褪黑素该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可以看看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吃褪黑素最好的时间,真不是临睡前!这样吃更助眠
如果尝试了这些办法,但一时还没啥效果,也不必太过焦虑。
因为很多时候,当你放下某些执念的时候,大脑才会解除戒备,睡意反而会更快地自然降临[13]。
睡眠,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状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不仅能修复身体,还能滋养精神。
改变很难,但好消息是,你无需一步到位。
从这 4 件小事中任选一个开始,就足以成为打破熬夜循环的起点:
1. 让阳光唤醒你(定点早起,晒会儿太阳)
2. 睡前离手机远一点(引导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3. 让身体适度疲惫(每天做点运动)
4. 必要时寻求一点科学帮助(试试服用褪黑素)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33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