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人物年龄是不是问题?

图:网络

朋友建议写一写《红楼梦》的缺点,还说人物年龄就是硬伤。当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黛玉进贾府,版本不同,有说6岁,有说13岁,太懂事很了,的确是硬伤。说过便觉孟浪,皇皇巨著,岂容我这等半罐水信口开河。

然而细细想来,书中人物毕竟牵涉男女情事,正常情况下,“现实”生活中,不得不说年龄就是一个问题,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谁头痛?曹雪芹。

据专家考证——针对小说本身的考证还是有必要的——黛玉初进贾府,曹雪芹就反复斟酌过她和宝玉的年龄。最初设定为13岁,明显偏大,不方便青梅竹马,后来才改为6岁。6岁的林妹妹与7岁的宝哥哥在一起,是可以骑竹马、过家家、甚至同居一室的,没有谁会跑过来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随着情节的推进,二人情窦初开,需要一点小暧昧、耍点小性儿、呷点小醋啥的,年龄太小未免显得过于早熟,只好把年龄调大些。调来调去,曹雪芹想通了,这不是写小说吗,不是声明过“满纸荒唐言”吗,弄成真人真事似的,还荒唐个甚,不调了,就这么的了。

到四十五回,那个雨夜,黛玉病中,宝钗和宝玉前后脚前去探望,黛玉伤感不已。为了强化黛玉的成熟和悲剧色彩,曹翁刻意把她的年龄提升到了15岁。按明清习俗,14-16岁乃是最佳婚龄。

且看那一回的结尾: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

毕竟是15岁的怀春少女,懂事了,心事也就更多了。

为了剧情的需要,《红楼梦》中存在至少两套年龄系统。因为小说写得太精彩,知道宝玉一干人也会长大,不会特别留意,很难感觉到有的同学长得过于快了些。

除了曹雪芹,若干选本的编纂者都在忙活,为年龄问题操碎了心。最好玩的是蒙府本,呆霸王薛蟠为了争夺英莲,打死了冯渊。薛蟠时年15岁,长宝钗2岁,蒙府本嫌小,将其改为17岁,导致宝钗也跟着大了2岁。她这一大不要紧,谁知比另一版本的宝玉大了10岁,宝姐姐成了宝阿姨,咋玩,压根就玩不到一起了。

于是各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要么一改再改,要么干脆调整部分情节,模糊人物的年龄。即便如此,一些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仍然发现了宝玉存在严重的“作风问题”,依据是宝兄弟已经长大了,会“跑马”了,有了性需求,才会与袭人初试云雨;尝到甜头之后,还跟谁“试”过?有回跟某丫鬟洗澡,洗了很长时间,还洒了一地水,那种洗法,难道没猫腻?还引用了“常言道”下结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我对宝玉是否“湿鞋”不太在意,对年龄产生疑虑的起因是宝钗。

读闫红的《误读红楼》,看到一个吓人的评价:宝钗是政客!

一个小女孩,怎么就成政客了?

起因是张中行等一帮糟老头子投票选老婆,纷纷选了湘云和宝钗,闫红坚决不同意,且列举了宝钗的种种不是。首先是性格不好,枯索,冷漠,不热爱生活,对衣着打扮毫无兴趣,对小动物也没有兴趣。闫红的原话是:

太冷静,太现实,无渴望,无缺失。她是闺中良师,是人生指南,帮你领悟,醍醐灌顶,却不是能让你魂牵梦萦的爱人,谁会为一本哲学书或是人生指南意乱情迷吗?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她心机太深,太会处事了,小小年纪,比开茶馆的阿庆嫂还会“来事”。

且看她如何收服黛玉:

对付黛玉这种人,只靠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是行不通的,她太多疑,微笑的眼风斜过来,看透巧言令色之后的阴谋诡计。想要取得她的信任,就得先把自己豁出去,不可能毛发不伤,全身而退。一个好机会从天而降,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西厢记》《牡丹亭》里的唱词,大家闺秀看黄色小说,非同小可,宝钗终于遇到收服黛玉的最好时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危险性,黛玉有可能翻脸,或者口中不言,含恨在心,宝钗此次行动犹如一场赌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个成熟的政客都该明白这道理。且看宝钗这几步,先是卖个关子,玩笑似的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又说,“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成功地烘托出蹊跷气氛,让黛玉心里发虚,随即指出黛玉的有失检点之处,强大的气场让黛玉立马就晕头转向了。占据上风之后,宝钗见好就收,拉她坐下,款款告知自个儿小时候也干过这事,卖个破绽给对方,颇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又如黑社会歃血盟誓,朝自己手腕割上一刀,充分赢得对方的信任,使聪明敏感的黛玉不至于心生反感。

接下来,再说些为黛玉着想的大道理,不管黛玉是否认同宝钗的看法,却没法不领她的情。此次交手,宝钗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张一弛之间,赢得完胜。再送黛玉些燕窝,夯实胜利果实,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对宝玉赞扬宝钗时,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将宝钗视为情敌。

也是哦,对照第四十五回那个雨夜,黛玉对宝钗的感念,不是好朋友是什么。

闫红说,宝钗轻易不开口,但是一开口就会说在点子上。例如省亲夜,宝玉作芭蕉诗,想不出关于芭蕉的典故,宝钗随口道来,宝玉连声赞她是一字师。第二十二回,宝玉信口说《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是热闹戏,宝钗马上背出戏文中的一套《寄生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正迎合了贾宝玉所好的那个调调,喜得他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晓,让黛玉很不痛快。宝玉的莽撞与无事忙得罪了湘云和黛玉,遂作一偈明志,又是宝钗随口道出六祖坛经里的典故劝告他,宝玉为之叹服......等等等等。

闫红说得有道理呀。宝钗跟宝玉的确不适合做夫妻嘛。

不对,这不是夫妻不夫妻的问题,宝钗小小年纪,凭什么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算她家是皇商,精于算计,但那时候的大家闺秀,哪有历练的机会,哪来的“实战经验”?一个小屁孩,怎么可以如此“老谋深算”!

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何况还是比较魔幻的、发生在“太虚幻境”的、超越时空的小说。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格里高利一觉醒来变成了甲虫,怎么可能?

斤斤计较于年龄,就是在钻牛角。

忽略年龄,年龄就不是问题。

喜欢林妹妹以及喜欢宝钗的读者,喜欢的是“意中之人”,不是她们的年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2738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