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和世袭,选择不同,结局不同
以前读书时,书上说的和老师讲的中国远古时候的帝制是禅让制的,最近看了《史记》,发现这个禅让制还挺有意思的。
《史记》的第一卷:五帝本纪,从黄帝开始,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首领。
最开始,当时的天下共主是炎帝,也就是尝百草的神农氏首领,一开始各部落是炎帝在统领,后来神农氏的后代日渐衰败,各个小部落不再听从神农氏的管理,并私下进行各种争斗。
其中属蚩尤最为暴烈,黄帝带领其部落打败了蚩尤,并征服了其他小部落,小部落原本就不服神农氏,就向黄帝靠拢。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袁,从小就机敏聪慧。
神农氏感觉到了危机,与黄帝交战,也被黄帝的武力征服,从此天下共主成了黄帝,黄帝的正妃是嫘祖,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
黄帝之后的共主是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昌意的儿子。
颛顼之后的共主是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玄嚣的孙子,颛顼的侄孙。
帝喾之后的共主是尧,尧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曾曾孙。
尧之后是舜,舜从自己的身世来看,是个庶人,父亲也不是部落首领,家境一般。
但是《史记》中是这么说的: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句望,句望父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由此可见,舜虽然因其上几辈的先人没有为帝,但他也是黄帝这一脉的后人。
从上古五帝的关系可以看出,其他从一开始,都是黄帝一脉做共主。
《史记》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从黄帝到禹,都是同出一姓,都是少典的后裔,但是立了不同的国号。
禹的国号是夏后,夏禹帝是夏国的开国始祖,他的儿子启继承他的帝位后,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这么一数下来,不管是公天下,还是家天下,都是同一个家族在管理。只不过,公天下的君主修德,否则无法安稳自己的地位,而家天下的君主强调出生、天意,这也是夏衰落的开始吧。
从禅让制变成子承父业,禅让是选取有才能的人来为帝,挑选地人才的范围虽然是在家族内,但几代繁衍下来,可挑选的范围大了很多,总不可能一个家族里挑不出一个可挑大任的人才出来。而世袭是从自己的儿子和很近亲的人里挑选,很难保证继承者的质量,朝代没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