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23
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23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应劭注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颜师古注“给事中”引《汉官解话》云:“掌侍从左右,无员,常侍中。”所谓侍中、散骑,中常侍、给事中,都非官职,《资治通鉴》卷五五胡三省注所谓“给使令,未有爵夫者也”。
当时,以“以赀为郎”为进身之阶的,曾遭到董仲舒的攻击。《汉书·董仲舒传》载他的《对策》写道:“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
董仲舒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所影射的;盖桑弘羊“以赀为郎”之后,通过宫中的因材教养,渐露头角,呈现出卓绝的、善心计的才干,因而于年18时,由郑当时的推荐正式转入仕途。
董仲舒对策在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那时,桑弘羊已得官四年了(说详后),这个高谈“正其谊不谋其利”的董仲舒,对于这些“言利事析秋毫”的市井之流,自然看不顺眼,要“辞而辟之”了。
侍中给使令,既未有爵秩,然桑弘羊自称“年十三获禄受赐”,这又怎样解释呢?我认为凡是“凛食县官”的,都做食禄。
本书《错币篇》写道:“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力耕篇》写道:“战士或不得禄。”民可以禄使,战士可以得禄,当然可以“获禄受赐”。
《周秦篇》文学不是也说“今无行之人,一日下蚕室,创未寥,宿卫人主,出入宫殿,由得受奉禄,食太官享赐”吗?这正是“宿卫人主”“获禄受赐”的证明。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