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10)|孔子礼敬三种人

[原文]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人和瞎了眼睛的人时,他们虽然年轻,孔子也一定站起来;从他们前面过,也一定快步走过去。

[解读]

齐衰(zī 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瞽(gǔ):盲。

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孔子极其尊崇周“礼”,并且身体力行,对居丧者、居官者和盲人乐官的礼敬方式是起立和让行。

孔子对上对下,一视同仁,守好自己的本分,不卑不亢,不失礼,不越礼,谦恭有礼,君子之风。

我们也要像圣人那样礼敬这三种人。同时,我们还要把以礼待人的做法推及平时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与人为便,做到尊敬礼让。

[读后启示]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传承千年,文明有礼以礼相待更是深入人心。

以礼相待是指在与他人交往时,以礼貌、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对方。

遇到能力比你强的人,学他三分;遇到年长的人,敬他三分;遇到能力相当的人,让他三分;遇到不如你的人,帮他三分。若这三分你都做到了,那你的人生必然增强七分。

以礼待人,就是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对待他人要有礼貌,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这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还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使社会更加和谐。

以礼待人,要学会倾听。在与人交往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

倾听,意味着尊重他人,意味着我们愿意了解和接纳他人。倾听他人的心声,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以礼待人,要学会感恩。感恩,是对他人付出的肯定和回报。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对他们表示感谢,

以礼相待,是我们应有的品德。感恩的心态,使我们更加珍惜与他人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2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