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4+4医学教育,与协和4+4,有什么不一样?

 

X医生肯定没有预料到,他的任性行为,最受伤的竟然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而处于聚光灯下的,是该院创新性的4+4医学教育。

毫无疑问,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奠基者;其八年制的精英制,曾长期是国内医学人才天花板;前置词“中国医学科学院”,使之一度成为中国医学科研最高平台之一;附属的北京协和医院,公众信任极高,临床和学术地位曾遥遥领先。

建于1917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按现代医学教育体制建设的高等医学学府。从创建初期就完全引入美国的医学教育理念,开创了“八年制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制度”等中国医学教育先河。在20世纪中叶前,被广泛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医学教育机构之一。

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协和面临“祖上也阔过”情怀更浓、临床水平和学术贡献却更差的处境;协和显然想再次成为中国医学教育的引领者,所以引入了4+4医学教育。

但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个引进的4+4医学教育,使协和视为根基、最引以为傲的医学教育,也面临塌方风险。关键证据正是与X医生关联的D医生。

因为4+4医学生D医生,现在网上到处讨伐“4+4医学教育”模式,是4+4错了吗?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因为涉及到中国未来医学教育的方向。

如果是4+4错了,那么显然这不应该是中国医学教育的方向;如果4+4的本源设计没错,而是用法或做法错了,那么。。。

HS相对了解美国的4+4医学教育。因为HS有十几位本土语言编辑就是美国的住院医师或医学院学生。比如我们2023年举例的三位编辑,第一位A和第三位R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生(4+2+4)和刚刚从美国的八年制双学位毕业(4+2+8)的住院医师。

我认识他们,都是在他们尚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备考美国医学院的post-bac之时。

一,美国4+4医学教育。

1,我们首先看美国医学院学生录取者的平均背景。

最基本的要求是先完成本科教育。

通常要求大学主课全A,并且要通过极难的MCAT入学考试且拿到极高分数。

科学培训。正如我们的编辑A和R,他们要申请顶级医学院,就要做1-2年科研并参与临床见习。

还要有奉献精神,即通过社区服务体现出来。

有必要说一下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这是申请美国医学院的必要条件。MCAT考试分为四个部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与物理)、心理社会行为和批判性分析推理(CARS),全面考察考生的科学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常在大三结束或大四上学期参加MCAT。

成绩优秀的MCAT(例如500分以上)对竞争激烈的申请非常重要。

 

2,我们再来看申请美国医学院的流程和要求。

能够报考美国医学院学生的大学课程,通常主修生物、化学等理科,同时辅修英语等课程。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指出,典型的预科课程包括一年生物学、一年英语和两年化学(含有机化学);很多医学院还要求物理等课程。

此外,本科生需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临床见习和科研项目等课外活动,提升医患沟通和科学研究能力。

 

3,对标协和,我们看美国顶级医学院的录取率。

美国顶级医学院的录取率均低于5%。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录取率不是说如高考时随便报,而是先满足了其报考的要求、筛选后的学生的录取率。可见是多么的难。

申请季约在每年五月底开放,提交截止日期通常在夏末;随后是秋季面试季,录取结果多在翌年春季公布。

申请材料包括成绩单、MCAT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和临床/科研经验证明等。

 

4,美国医学院4年的课程与考试
医学院前两年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学生结束第二年后参加执照考试。医学生参加USMLE Step 1考试(传统上在第二年末)。

医学第三、四年进入临床轮转,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科目。

在三年级末或四年级初,医学生需参加USMLE Step 2 CK(临床知识考试)。

美国医学生毕业时取得医学博士(MD)学位。

5,住院医师申请与匹配(Match)
申请住院医师通过AAMC的ERAS系统进行。通常在医学院最后一年春季或夏季,ERAS开放提交申请(如2024年6月5日开启2025届申请季)。学生准备申请材料:个人陈述、医学院成绩单、USMLE成绩单(或COMLEX成绩单)、医学院绩点评估(MSPE/Dean’s Letter)和推荐信等。

项目审核期从当年9月开始(如2024年9月4日起学生可提交申请;9月25日起项目开始查看材料)。秋冬季进行面试(大约10月至翌年1月),之后学生和项目分别提交排名表。

美国的住院医师匹配由全国住院医师匹配计划(NRMP,The Match)进行。匹配使用稳定匹配算法,确保申请者与培训项目相互最优匹配。每年3月中旬(Match Day)公布匹配结果。

匹配成功后,学生从7月1日开始正式作为住院医师(PGY-1)培训。

6,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培训:

住院医师培训年限依专业而异。

例如,家庭医学、内科和儿科一般为3年;病理科、妇产科和神经科为4年;外科传统项目为5-6年、神经外科长达7年;整形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为5年左右。

培训期间还需通过USMLE Step 3以获得州医师执照。

专科培训:

年限视细分领域而定,多为1–3年。例如,完成内科住培后心脏病学专科通常需3年,胃肠病学3年;重症监护护理(Surgical Critical Care)约1年。某些交叉学科如运动医学可能只有1年。

培训期间需参加相应的专科认证考试(通常在培训末期)。

所以,在美国需要经过4+1/2+4/8+3/7 (+1/3)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成为执业医师。也就是4年本科(大都为生物、化学、护理等),1-2年研究或临床见习,4年医学或7/8年双学位医学院学习,3-7年住院医师培训;部分医生再接受1-3年的专科培训。

至少11年(长则可达20余年)的学习和培训期间,这些未来的医生几乎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和考核、依靠坚韧不拔的素质、展现出服务社区的精神,才能走到成为医生的终点。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美国的医生才拥有极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二,D医生暴露出的协和4+4教育窘境

首先是先天不足。

我认识的朋友中,确实有极其优秀的学子被协和4+4录取;她在美国读了高中、非常好的大学并在生物专业全A毕业、在顶级医学科研机构做研究并发了高质量的论文,但申请美国医学院却未了,主要因为没有绿卡。

但也看到在协和4+4报名截至2周前,招生办还在呼吁海外校友帮忙转发信息,推荐生源;而且优先招录海外知名大学的毕业生。

医学招生,应该宁缺毋滥,没有合适的就不招呗,也不要自砸招牌。

其次是4+4毕业生的学位。

美国的4+4医学院毕业生也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协和或者其他多个医学院的八年制毕业生也有医学博士学位。为什么协和的4+4医学毕业生就不能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呢?

显然,不是这个路径设计有问题,而是具体执行中出了问题,尤其D医生暴露出来的特权和极度不规范,令人担忧。这是协和4+4遭到质疑的关键因素。

医生做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第三,国内混乱的医学学位

每年我们都有多位朋友从中国医学院毕业后match上美国的住院医师,每年有上百位中国医生通过美国Healsan申请到美国绿卡。在认证中国医学院毕业生学位的时候,就产生了网友们普遍关注的问题:4+4毕业生到底是什么学位?

4+4是MD没问题,因为中国五年制医学院毕业生就可以被认证等同于美国的MD。

而中国的临床医学5+3+3,则可以认证等同于美国的MD + PhD;北医、复旦等的八年制也会有两个阶段,分别获得临床医学本科和医学博士学位,也可以认证等同于美国的MD和PhD。

也就是,中国的医学院本科在国内只是临床医学本科,在美国就等同于MD(医学博士)。如果没有临床医学本科,比如是护理本科,即使最后读了国内的医学博士,在美国也只是PhD而不能认证等同于有MD学位。

很绕是吧。

你可以简单想象成,国内省了美国的4年本科,直接学医,5年医学院学位就可以等同于美国本科后申请的医学学位,都是MD。

而协和的4+4或者协和之前的八年制就一直很尴尬,按照美国模式走的,所以也是给MD。但翻译成中文的医学博士,就让人容易理解成医学PhD。

不知道你被我绕糊涂了没有。

反正,协和医学院培养的4+4医学生,实际上要对标着其他医学院的五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只是顶配版(或者叫美式版)。在美国都可以认证为MD,但在国内,协和的叫医学博士、其他的叫临床医学本科。

就分享这么多吧。

希望各位客观看待协和4+4。制度是好制度,是否被玩坏了不知道。

但我坚信,经过这次D医生事件,协和医学招生和教育会更加严谨。

本文由Healsan Consulting LLC(HS)恒祥医路移民项目组提供;非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HS从2016年起从事医学生物科研培训和大数据分析,HS医路移民专门从事该领域学者的绿卡申请;在专业撰写和获批率方面具有独有优势,医学生物领域NIW/EB-1A申请批准率在95%以上。
免费咨询:
对于有意向从国内直接申请美国绿卡的医生或生物医学研究者,如果您想对自己申请美国绿卡的情况做初步评估或者了解绿卡申请流程,可直接加Jessica,请备注“绿卡”;递交初评表后,我们可安排一次15分钟免费咨询和提升评估。一次咨询,可以避开很多弯路。
Jessica微信号:healsanq
网址:
https://healsan.com/

https://greencardapp.us/

 

链接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082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