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 丧事3

从群众路下来到中山路这片都属于老城区,现在都看着很萧条,虽还是假日内但街道上的人和车都不是很多,他们的车从红旗路下来走胜利桥上清姜路去了,我却从红旗路右转经炎帝园过神龙大桥走川陕路往南,车上人说这是你们从厂里到市区的必经之路,所以你们走习惯了,我说关键是川陕路上没有啥红绿灯比清姜坡那边顺畅些,过了宝桥路口左转就进了神龙门,过了宝桥家属院就开始上常羊山了,过去这是我常来的地方,最少有十年没来过了,上山的水泥路弯道处都已经破烂翻浆了,露出的砂石堆在路面上,弯道和坡道处都能听见轮胎压在砂石上的摩擦声。炎帝陵门口的停车场还有外地来旅游的中巴车和私家车,上到常羊山公墓的停车场,也只有三五辆车,我们上来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后面的车都还没有上来,我们就先向墓区走去。
老友的岳父去世的比较早,当年这里是市内最好的墓园,有二十多年前了,他们当时花了几千元买的是壁葬墓穴,都是在墓区道路靠东边墙的一侧修建的成排的墓墙,已经有亲属先遣分队上来了,但是干活的匠人还没有来,墓穴外面的墓碑还没有被取开。直到众孝子都上来了,匠人在三喊四催中挑着一个担子上来了,一头挑着装着沙子水泥的桶,一头挑着一桶水和工具袋等,孝子队伍里有人给匠人发了根烟,匠人熟练的别在耳朵上,嘴里还说着不着急云云,他拿锤子敲着手里的铁钎子,顺着老墓碑的四周把老墓碑撬别了出来,完后他就蹲到一边去了,这孝子们轮番上前去把墓穴里老父亲的骨灰等抱出来,把里面挨着打扫擦拭干净,又按着司仪的指挥把两老人的骨灰盒等等都摆放进去,摆放好的时候都已经十一点半了,这匠人才又被请了过来,众人将新墓碑七手八脚抬起来立在墓穴口外面,匠人眯着眼睛左垫右撬的说在找平立端。最后用和好的水泥封了口。匠人又收拾他的工具等挑着担子走了,这边在司仪的指挥下,把花篮贡果香炉等都摆在路上,烧纸上香又开始了最后一次的祭典。
这常羊山公墓二三十年前我还在单位开吉普车的时候,上来的次数多到我自己都记不清了,那时候这地方建设管理都不错,主要是缘于这地方筹划开发者宝桥的老周厂长,当时宝桥厂效益好,人家提议开发了他们厂后边的常羊山,在半山上修建了炎帝陵,在山顶修建了常羊山公墓,当时是市区最好的到公墓,人家给他厂每个退休职工免费发一个墓位。后来我们企业也受派资助援建了我们厂后面的九龙山公园,钱也没少花,修建了小广场山顶的亭子等,但没有烘起来,很少有人上去,我们也是前些年单位组织爬山时候上去过一半次,那地方周围都还是附近居民的私墓遍地,所以就没人爱到哪去,要是我们企业也能像桥梁厂一样开发的时候在山上修建个墓园,给退休职工一人一墓,你说职工能不给你点赞吗,可是咱那企业谁又会设身处地的为你职工着想呢,不能说了,说多了看我文章的王八蛋又说就我牢骚意见多了。
我问挑着担子的匠人,这路面都破败成这样子了,咋就不收拾修修呢,那匠人说老周年龄大了下山不弄了,现在也就没人管了,漫山都埋满了,年年清明十一些人多堵车不好上来,现在人都到北坡那边买去了,没人到达来了,新墓不好卖没啥钱了,就慢慢的越来越烂了。回到停车场就剩下我的车和白牌子的全顺了,十二点过了孝子们才都上了车,全顺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一路下山,老士官的车开的很稳,每个转弯都会鸣笛减速,而且一路速度都很慢,每个弯都转的很漂亮,我给车上的老友说我说虽然退伍三十多年了,但我啥时候都还是喜欢部队上的严肃认真。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2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