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对?
司马懿:谁能有我能活!
1
第一个原因,曹操时代的名将到了曹叡在位晚期,基本上都已作古,司马懿最能活,成了唯一一个历经四朝的元老重臣。
第二个原因,曹丕为了篡汉称帝,向士族妥协,采用了陈群的九品官人法,世家大族经过曹丕曹叡两代积累,逐渐占据了朝堂要津。

第三个原因,曹丕刻意打压曹魏宗族势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洪。曹洪在曹丕时期是骠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但曹丕看曹洪很不爽。据《三国志》记载,曹洪家很有钱,曹丕做王太子的时候,曾经向曹洪借钱,但曹洪很吝啬,只给了曹丕一点东西,曹丕就嫉恨在心。等曹丕登基后没多久就以曹洪门客犯法为由将曹洪下狱,还打算处死他。好在卞太后逼着郭皇后向曹丕求情,这才救下曹洪的小命,但曹洪也被贬为庶民。
曹丕处置曹洪太过薄情,让很多宗室心凉,都是曹姓宗族,因为一点小事就置人死地,这还怎么让曹姓宗族同心同德。
曹丕处置曹洪,应该不是公报私仇,而是刻意打压宗室,削弱宗室的力量。曹丕还下诏书,申明“藩王不得辅政”,这就把藩王小宗辅佐皇室大宗的路堵死了。
2
第四个原因,曹叡驾崩前托孤所托非人。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曹叡病入膏肓前,以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为大将军,让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夏侯惇之孙)、武卫将军曹爽(曹真之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之子)、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同为托孤大臣,共同辅政。
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向来和秦朗不对付,怕秦朗等人执政后,他们俩人早晚要被收拾,所以他俩趁曹宇出去找曹肇商议事情的时机,向曹叡哭诉。
孙资刘放劝谏曹叡说,先帝(曹丕)说过“藩王不得辅政”,不能让燕王曹宇做托孤大臣,还诬蔑曹肇和秦朗趁曹叡病重期间调戏宫女,还说太子暗弱,如果让这帮人辅政,曹氏社稷早晚危殆。
曹叡听完这俩佞臣的一派胡言后,龙颜大怒,估计是病的太重,已经失去了理智。

曹叡问孙资刘放谁能辅政,孙资刘放便建议让曹爽代替曹宇任大将军,召司马懿回京,和曹爽共同辅政。
曹叡让孙资刘放出去传召司马懿,曹肇听说后,泣血劝谏曹叡,曹叡回过神来,改了主意,赶紧叫人去把孙资和刘放叫回来。
孙资刘放回来后,又是一顿痛哭流涕,曹叡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刘放心想口说无凭,需要手诏,就让曹叡写诏书,曹叡说寡人病的手软写不了字,刘放居然强行握着曹叡的手草拟了诏书。
然后刘放就拿着手诏免了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四人的官,曹爽和司马懿最终成为托孤大臣。
陈寿《三国志》对这段历史记载比较模糊,只是说曹叡临终前把司马懿召回京,握着他的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裴松之注引《魏略》和《魏氏春秋》也都记载曹叡是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没有记载详细经过。
但仔细推敲,习凿齿在《汉晋春秋》记录的托孤过程应该靠谱,《三国志》和《魏略》、《魏氏春秋》只记载了结果。
曹叡托孤瞻前顾后左右摇摆,戏剧性的将曹魏的前程托付给了草包曹爽和野心勃勃的司马懿。
3
第五个原因,曹爽是个草包。
陈寿评价曹爽“德薄位尊,沉溺盈溢”,没有德行却位居高位,沉溺于享乐,骄傲自大。
曹爽奉诏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他是大将军,司马懿是太尉,两人都具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也就是说两人都能调动京内和京外的军队。
曹爽没有主见,他被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这几个“浮华”小人包围,他们给曹爽出主意贬抑司马懿,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把司马懿从太尉升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如果曹爽能够一直压制司马懿倒也没什么问题,可这个家伙是个肤浅放浪之徒,独掌大权后,居然不知道天高地厚,过起了皇帝般的生活。饮食车服,跟皇帝一模一样。各地进献的珍宝,都搬到了自己家里。还把曹叡的才人弄到自己家里,供自己淫乐。
司马懿历经四朝,何等的老奸巨猾,他知道曹爽这个黄毛小子迟早会露出马脚,被他铲除。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带着齐王曹芳去高平陵祭祀曹叡,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了政变,然后将曹爽一党一网打尽,全部诛了三族。
曹爽死后,曹氏宗族立即没落,大权全部落入司马懿手中。
4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司马懿最终能窃取曹魏权柄,不是曹爽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高平陵一个政变所能决定的,这件事的根源从曹丕时代就已经种下了恶果。
曹丕向士族妥协,将用人权交给士族,他刻意打压曹魏宗族,留下“藩王不得辅政”的遗训,相当于自断臂膀。
曹叡在托孤一事上左右摇摆,反复不定,最终把曹魏的前程交给了一个莽夫和一个野心家。
曹爽处事狂悖愚蠢,最终被司马懿诛灭,扫清了司马氏上位最大的绊脚石。
更关键的是司马懿的长寿,在寿命普遍不长的三国时期,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二岁,熬死了所有竞争对手,当高手们纷纷去见了耶稣,他司马懿就成了绝世高手。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040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