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五课《观察一杯水》教学反思➕说课比赛培训收获

一、1.5《观察一杯水》教学反思

1.❓教参上的本课重点:通过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认识到水具有无色、无气味、回流动等特征。🩷但是经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前概念的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水颜色是透明的,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水是白色的,还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水没有颜色。水是白色的很好解释,只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白色的液体,让他们拿着这个液体和水,进行对比观察就很容易得出水不是白色的这一结论。但是如何讲清楚透明不是水的颜色特征就有点绕了。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还有学生能认识到水是透明的,透明和颜色是两个不同的特征。想要解决这个难点,就可以让水和有颜色的透明液体进行比较。通过和这个有颜色液体的比较,学生可以大概理解,但是还是会觉得有点绕不过来,但是老师也没有不要着急,这是由于他们前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要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课堂上老师可以反复强调,并且先举例描述蓝色液体是蓝色且透明的,然后多请几个学生来描述水是无色且透明的。

有颜色的水

2.❓我准备了这个有颜色的水,我怎么引入呢?🩷我开始直接称它蓝色的水,感觉好像有点不太好,因为我想要学生自己说出他的颜色特征。然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又提议我可以称它为染色后的水,但是上了一次课以后我就觉得不对了,因为学生就想说刚才那个也是水,这个也是水就是多了一个颜色,所以后面我问水是什么颜色的,就有学生跟我说是蓝色的,当场把我搞懵了,所以很明显这种说法也是不太合适的。但是我想了很久真的想不出来,这时候我突然想到秦勤老师也在上一年级而且已经上了这节课,所以我赶快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最后秦老师建议我称它为蓝色液体,用液体这个词就不会让学生和水混淆了,真的太棒了!但是还是和我最开始那个一样,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观察到的颜色,所以最终我称它因为一种液体。我的课堂原话是,除了水,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液体,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3.❓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因为我觉得可以直接用白色的洗发液和水进行对比,所以我就没有准备牛奶,但是最开始我图省事,就直接用了实验室中的洗发液。其实在最开始准备的那天我就问了一个小朋友,这个洗发液是什么颜色的,她说是银色的,我当时还觉得怎么可能,就是她的认知有误,所以在我的引导下她说出了这个洗发液是白色的,我更坚信我的想法,材料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学生对颜色的认识还不到位。但是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发现不少学生对这个洗发液的颜色有争议,有学生认为它是黄的,因为确实米黄米黄的,还有学生认为它是银色的。这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材料有问题,然后我再拿起来认真看了看这个洗发液,我发现和瓶盖一对比,这个洗发液确实太黄了,而且里面可能加了珠光粉,在光下看起来确实有点闪闪发光的感觉。所以在上课前我又去到处找白色的洗发液,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最后机缘巧合,我在洗澡用沐浴露的时候发现这沐浴露的颜色咋这么合适啊,真的是纯白纯白的,简直就是绝佳选择。换了材料后,学生的反应也明显更好了,能直接说出它是白色的。(虽然是沐浴露,但是我讲的时候没换名字,因为是临时换的材料,我害怕换名字上课的时候我会嘴瓢,所以还是说洗发液)

最开始准备的洗发液

4.❓怎么设计本课的反思?🩷我开始没想好,在翻小红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可以用本课观察出的五个特征围绕水。

第一版

接着我们组的老师建议我可以加上观察方法,眼睛和鼻子,所以有了以下的第二版板书。

第二版

后面我又想起邹婷老师之前写过本课的教学反思,所以我又去看邹婷老师反思中的板书设计,我觉得邹婷老师将水、洗发液和蓝色液体的颜色和是否透明列出来,在黑板上形成对比,这个想法很棒,学生能够更明显地看出颜色和透明是可以同时被观察到的,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颜色和是否透明是两个特征。因此后面我引用了邹婷老师的这部分板书。

第三版主板书

但是我这个板书还存在问题,首先就是主板书上观察方法太大了,意义不大。然后就是“无固定形状”这个特征我完全可以放在其他特征下面,让整个板书更整齐。还有板贴做得有点花里胡哨华而不实了,我想着绕蓝色的边让板贴更美观,但实际上最后一排的学生看着完全是花的,看不清楚字,这就导致在上课的时候明明我已经出示了“无色”这个板贴还有学生问我无字怎么写,当时我不理解,后面刘老师提出有点花后面学生看不清,我才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也要沿用刘老师评课时的一句金句,“在设计一个东西时,我们要有用户思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要给用户好的体验感。”放在课堂上用户就是这群小朋友,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方便,要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想。所以以后准备好板贴,或者设计好板书之后,都可以先站在最后一排看看自己的板书,有没有什么问题,及时进行修改。

然后副板书部分我学习了秦老师上课时用到的统计方法,统计学生对水的颜色的认知。在副班书上还有我对小组的评价。

第三版副板书

刘老师建议,这个评价其实可以来一个前后对比,在颜色特征讲完以后,再在全班统计一次学生认为水是什么颜色的,最后全班都同意水是无色的,那本节课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5.❓在观察液体气味时,我播放视频带学生复习了扇闻法,后面刘老师提出问题,不少学生在扇闻的时候,手就只是放在瓶子旁边做扇动作,其实正确的扇闻应该是手在瓶口缓慢扇动,所以很多学生动作是不标准的。🩷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理解扇闻。为什么要扇闻?扇闻的原理是什么?老师在清楚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找时间给学生解释一下,学生不止要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的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对应的问题的解决。

6.❓当学生无法根据现象总结结论时怎么办?🩷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做调整,学生实在说不出来时,老师可以给结论,不用硬要学生说,否则学生就可能会天马行空地乱说一通,对后续教学不利。

二、说课比赛培训收获

说课的内容:①教材分析:结合课标、教参、教材,深度剖析学科核心概念,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然后站在单元看本课,分析教学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分析其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教什么,如何教都要说清楚。②学情分析:属于本课相关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心理特点…③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目标依据(教参➕课标),教学重点(核心内容),教学难点(策略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学情➕认知来确定。④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教学手段:有清晰的逻辑呈现,包括设计思考(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教学流程(时间分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展示结构化逻辑化的教学内容,可尝试实物化)➕反思(教学效果的评价)。⑥教学亮点:教学设计新(情境创设、科学思维、态度责任、跨学科)、实验操作新、技术应用新…⑦参考资源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67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