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秒回的微信,其实就是“我愿意”

就现在,你在玩手机,不管玩手机在干什么,突然弹出来一条微信消息,你思考一下,从你看到这条消息到回复它,需要多长时间?一秒?两秒?一分钟?五分钟?还是说半小时或者不回复?

其实说到一半就会有人开始考虑附加条件了,比如,是谁给我发的消息?如果是父母亲人我可能马上回复,如果是女朋友且我们感情很好,我也会秒回,那要是工作微信呢?直接上级找我,我可能秒回,甲方找我讨论方案,我会看情况回复,要是不熟的朋友找我借钱,我可能不会回复……

然后你考虑的第二要素,也许是我正在玩手机干什么?如果我恰好在玩手机本身就是聊天,那可能顺手切换个聊天框就回复了,但是如果我正在决赛圈激烈打游戏,那可能就顾不得去回复,甚至不会注意发来的消息是什么,又或者我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那也会看一下消息是什么,然后再决定是否回复,什么时候回复……

然后还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要素,呐,其实你已经跑偏了,当你开始考虑各种干扰要素的时候,你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不愿意的想法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下,消息的超高速传输让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太频繁了,以至于我们在接收和回复消息的时候,会进行一次过滤和筛选,筛选传播对象,筛选传播场景,筛选传播信息,并以此来决定是否进行信息反馈。

那么成年人秒回的微信,意味着什么?

之前有段子,比如上学的我正在开心的玩着手机,父母突然发来消息,我即使看到了,我不能秒回,因为如果我一旦秒回,就会让他们觉得,我又没学习,又在玩手机,所以我要待会再回复,并“愧疚”的说“刚才在学习,没看到”,这个场景下,秒回的我,是父母眼中没有好好学习的孩子;但是在职场中,面对领导和甲方的消息,你这时候秒回,你的形象就瞬间高大起来了,在他们眼中你成了认真负责,执行力强的好员工,好乙方!同理在恋爱中,秒回的在对方眼里就是加分项,是爱的表达。

但是这种“无条件”的秒回,实际是在剥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你考虑的那些场景,无非是在考虑把这个天平是往主动一方倾斜还是被动一方倾斜;主动的话,就是我愿意,被动的话就是我不得不愿意。

我一度把这种人看成生命之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跟我聊天过程中的人可以做到秒回的人有很大好感,甚至当成了生命之光,因为秒回带来的情绪价值太大了,不仅会让我们的聊天进行的很顺利,甚至会有意无意的散发魅力,仿佛就是在表达“我愿意跟你聊天”且“我愿意专门跟你聊天”。

题外话为什么突然讲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晚上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发来消息的瞬间我就秒回了他,他很惊讶的跟我说“你会秒回消息哦”,刚开始我还没反应过来,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就是那个愿意秒回的人,实际上在回他消息的时候,我正在玩游戏,但是我下意识的将回复消息提上了优先级并第一时间完成。

这种看起来给人好感无限的行为,我突然觉得有种悲凉的底色,因为完成这个行为的代价是我自己手头并行的事情都为回复消息让路了,只是一条消息,就破坏了我原有的秩序,此刻他很开心,我有种焦虑。

秒回我们在意的到底是“秒”还是“回”?

秒回到底重要的是秒还是回呢?可能秒带给人的冲击更大点吧,毕竟大家都很忙,愿意把第一秒拿出来给你,确实很珍贵,这种瞬间获取反馈的快感,会让人有点迷离,第一就是首位,下意识也就认为至少在秒回的时候,你在对方的秩序世界里获取了头把交椅,凌驾他的所有。

那么回呢?我觉得更有意思,“事事有回应”是最大的浪漫,当你看到自己发出去的消息被一个个引出回复的时候,也得被看到被回应,所以在你知道对方一定会回复你消息的时候,他什么时候回你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反正他一定会回复。

成年人秒回的微信,潜台词好像就是“我愿意”,我愿意听你说些什么,我也愿意跟你聊些什么,我愿意听你碎碎念,我愿意听你的修改意见,我愿意听你明天的计划安排,我愿意把我当下的时间精力和时间分给你,我愿意,让你短暂当一会首选项。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写过,爱情里的两个人谈恋爱,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剥夺”,剥夺对方的时间精力,你愿意把这些流向给谁,生活就给了谁,现在看来,社交也是在掠夺,不过目的不同,下手轻重不同。

秒回不秒回的,全凭心情和良心。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14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