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鼻子阿姨说《红楼梦》(二)

红楼梦第二回,率先讲的是贾雨村当了知府,随后因为恃才傲物又丢了官,于是他干脆就云游四方的事。这一段是许多孩子,包括我当年都不太耐烦读的内容。其实这里也有做人的道理,只是孩子尚小,我们先略过这段,看下文。

下文就是贾雨村当上了黛玉家的先生,也因此引出了林黛玉的家世,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不仅家族显赫,自己也很有本事,自己不是世袭,是靠读书求得的功名。而她的母亲就是贾母的女儿,贾敏。

接着,在贾雨村和冷子兴的交谈中,他们便把贾府的整个脉络梳理出来了。我们来看这个写作手法,很多朋友写小说,很直白。要交代个什么事情,平铺直叙地一口气全部讲出来。

其实你换个方式,找个小人物,通过聊天的方式去说,效果会好很多,大家不妨在写作中可以试试。当然,小朋友们更可以这样用,写作文时,不要直接陈述,可以找两个人物,比如小红和小明的对话来替换掉你原先的叙述。

待贾府关系清晰后,作者笔锋一转,便交代了黛玉的母亲去世后,她去贾府的前因后果。那时去一个地方,是很费周章的,陆路加上水路。经过一番周折后,黛玉终于到了金陵。

她是一个水晶玲珑心的女子,原先就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不是一般人家。下船后见贾府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很是不凡,就更确定了母亲的话。所以她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黛玉并不是如大家所以为的,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女子。其实,大家闺秀所应有的素质,她都有,只是因为她是绛珠草转世报恩,她的泪水把这些都掩盖了起来。让我们都觉得,她好像一直在哭,而忽略了她身上的好多优点。

那么我们继续说下去,黛玉进贾府了,光进门就搞了好久,进这道门,那道门,走了好几道门,到了某处,婆子就不让进了,还得换年轻的小厮,再把黛玉抬进去。

我以前没有读那么细,这种细节都是一翻而过的。现在自己写作后就明白,原来这种就是侧面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知道,贾府那么大,而且规矩更大。那几个黛玉觉得很不凡的仆妇,居然还进不了贾府的核心地区。

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讲到黛玉了,为什么人家会觉得前八十回和后面四十回是不同的。因为写作手法不同。在前八十回,如果大家留意,会发现黛玉一直是没有特别详细的描写的,而后面四十回出现黛玉的详细描写时,大家就普遍认为作者不是同一人。

因为曹雪芹对于她容貌的形容始终是一种朦胧的,诗意的美。正如本段所说,“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什么是“风流态度”,这个词还真不好解释。这个风流,肯定不是处处留情的意思,而是人物自有的一种性情,有种望而脱俗的感觉。

此刻,贾母见了黛玉,自然是抱住她长吁短叹,哭声连连,大家也是一片哭声不止。在这个时候,在贾母哭的时候,居然有人从远处传来了笑声。大家看,这种手法多么大胆,在贾府老祖宗痛惜自己女儿的当下,居然有人敢大笑。是不是所有人都好奇,这是个什么人,怎么那么大胆?

当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此人是王熙凤。你们看,人物还没有出场,氛围感已经拉满全场了,所以曹雪芹是不是特别厉害。就凭借一句话,“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故事就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所以我们亦新老师常说,当年读了《红楼梦》,觉得好绝望,感觉这辈子都超越不了,道理就在这里。那么,王熙凤的出场究竟又有什么细节可挖呢,今天先到这里,我们下回继续说。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6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