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消费引发的思考

今天开车带着媳妇去附近的南陇批发市场买了点菜,发现这边的菜价普遍比小区周围的菜市场价格要便宜些,做为对比我们记录了买菜的价格,好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参见蔬菜的价格:西红柿2.8元/斤,豆角3.5元/斤,黄瓜2.5元/斤,白菜1.3元/斤,南瓜4元/斤,土豆2.5元/斤。把这些记录下来,等后面在去别的地方买菜的时候,就知道大致价格了,我们最近买菜也学会了精打细算。这也是我们这段时间的消费观念的转变。

今天晚上看到新闻说四川绵阳这边,为了刺激居民消费,提议每周弹性工作4.5天,也就是每周放假的天数是2.5天,每个周五下午和周末休息。出台这个政策,属于四川地方政府在探索弹性工作制的尝试,也是想通过缩短工作时间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消费,让部分居民有时间去旅游、消费,同时也能够缓解上下班的通勤压力。这也是地方上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

我个人认为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首先增加休息日的时间,可以让人们把多的休息时间用在生活,学习或者短途旅游,避免996文化的盛行,让企业员工能够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另外这个政策可能会刺激经济,让地方上的餐饮、娱乐消费增加,利好经济复苏。

但是需要考虑的是不同企业,不一定适应这个政策,比如制造业、医疗、服务行业。制造业需要机器不能停转,员工都是三班倒的去干活,医疗行业也是服务人民健康的,也需要持续的运转。服务行业,一般都是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才最忙,这些行业不太适用一周调休2.5天,如果能做到这样,需要企业招更多的人来实现轮岗。这个是和私营企业成本控制相违背的。

另外如果这个政策只是在国企落实,而私营企业还是原来的工作制,那我感觉用处不大。因为国企本来就落实了双休政策,突然多半天假,对他们用处不大。反而可能会影响人民去政府机关办事的效率。因为他们都是工作日上班,而一般私企的人很少双休,平时办个事需要请假单独去办理,如果他们不落实休息政策,而国企政府单位又多放半天,那就会影响这部分人的办事时间。

对于这个政策,我觉得国家应该先保住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双休,互联网企业减少加班文化,减少996,减少内卷,让大厂工作的人有休息的时间,这样才能释放出来他们的消费时间和动力。毕竟大厂、互联网的人薪资水平是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他们是有钱消费的。另外要想激发社会的消费意愿,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消费,也不是没时间消费,而是没有钱消费。如果光增加他们的休息的时间,而不是从收入水平上提升居民的水平,那也是治标不治本,没法做到好的消费循环。

就像我们一样,之前买菜消费都是去附近的菜市场和超市去买菜,之前买菜很少做对比,都是经常去哪家买东西,就去那家买。现在由于对经济预期不好,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为了缩减生活开支,我们也开始了货比三家、能在家做饭吃,就不去外面下馆子。我相信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肯定还有很多,他们也是从原来的正常消费,到现在的能省则省。

就像我自己,前两年买东西不是在淘宝,就是京东,很少用拼多多买东西,到现在变成了能拼多多就拼多多,再到能不买就不买的状态。之前觉得拼多多假货多,东西不好,是劣质商品的代表,现在觉得拼多多上的东西还行,主要是价格不高,比较经济。之前买东西都是不给写好评的,现在为了那1、2元的好评现,也开始写起来好评了。从自己的购物消费观念变化,不难看出这几年经济的变化情况。我相信很多人也是有这个转变的。消费这个东西,不会骗人,有钱了不用限制也会去消费,没钱了,再发政策鼓励也很难消费,毕竟兜里不会平白无故的变出钱来。国家要想刺激居民消费,首先还是要从增加居民的钱袋子下手才行,不然其他方面的政策刺激都是隔骚挠痒,收效甚微。

另外除了政策刺激外,还要结合国际大的经济周期来看,目前全球属于经济下行周期,其他国家也是消费发力,债务累累。这也是造成目前经济难的外部原因。但外部的环境紧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要修好内功,加大国内的经济循环。美国2、3亿人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我们有14亿人,肯定也能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成为全球消费的主力军,是因为他们的中产阶级人数最多,我们只要扩大中产阶级的人数,做好财富的分配,就能创造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人民的生活也能蒸蒸日上。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2128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